上海不只有《爱情神话》,更想讲述旅游的佳话

  
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热爱上海的理由。

内容详情:

上个月,一部聚焦中年人情感的都市爱情片《爱情神话》,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年末最大惊喜”。尤其是影片中大段的沪语对白和充满烟火气的上海市井风光,让许多观众直呼——灵啊!

 

 

跟着电影镜头,观众在荧幕前走过安福路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五原路的老洋房、延庆路的咖啡厅、康定路的探戈馆,听主人公们讲地道的上海话……

 

这部“上海浓度极高”的电影,充分展现了沪上文化的精气神——精致、文艺、精明、世故,对多元文化极具包容。

 

这样的上海,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拜访、旅居和生活。

 

电影片段(图源:乐游上海)

 

疫情期间,上海旅游业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2020年,上海一跃成为世界主要旅游城市当中国内旅游人次最多的城市(来源:《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0》);据上海文旅局初步统计,2021年上海市旅游总收入预计比前一年增长30%左右,恢复至2019年的八成。

 

“十四五”期间,上海市政府提出要“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让旅游成为城市的软实力。目标如此之大,上海到底有什么底气?

 

 

“灵活抗疫”

 

 

新冠两年,上海作为境外输入风险最大的目的地之一,旅游却能有序复苏,有效的防疫机制功不可没。

 

2021年的万圣夜,上海向全国展示了什么叫做“魔都速度”。

 

10月31日下午,上海接到杭州一例新冠确诊病例曾造访迪士尼乐园的消息,随后迅速响应,关闭入园、关停游乐设备,组织游客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当晚的乐园中,烟花在夜空中如常绽放,与此同时大批医护人员和民警逆行入园,投入紧张有序的核酸检测工作中。所幸,3万余人核酸均为阴性,3天之后乐园宣布重新开放。

 

正如亲历者所说:“万圣节没有光怪陆离的鬼神,也没有拯救银河系的超人,一个有序的城市组织就是金钟罩。”面对突发情况,上海实现了防疫工作与游客体验的双赢。

 

迪士尼烟花与防疫队伍“同框”(图源:看看新闻)

 

上海的防疫工作之所以能被公众所认可,是因为它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民生经济的影响,也为旅游的恢复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可以看到,去年一整年,在严格执行跨省游“熔断”的前提下,上海本地的文旅场所极少出现因为疫情长时间关停的情况,政府也从未对外来游客实行“一刀切”的政策;此外,上海卫健委疫情流调报告“只提地点不提人”的方式,最大程度保护了个人隐私……以上种种细节,都值得全国推广学习。

 

 

“主客共享”

 

 

人们点赞上海的理由,不仅在于它的精准防疫。最近几年,有一个现象被大家津津乐道——越来越多的北漂转而奔向上海,成为新沪漂。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上海?有人认为是年轻人不崇尚吃苦,“周中要工作,周末要生活。”的欲望在上海才能得到满足。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何尝不代表着上海的城市吸引力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促成该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上海在发展全域旅游时倡导的“主客共享”模式:一方面市民和游客将共享城市的旅游资源和便利设施;另一方面,二者的身份界限也变得模糊,游客可以像当地人一样享受生活,市民也可以像游客一样参团逛景点,进行丰富的旅游活动。

 

2021年年底,上海宣布建成“双百”文旅民心工程,即100个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和100家“上海演艺新空间”,在发展“主客共享”上迈出了一大步。

 

其中,武康大楼和武康路就是时下最火的“家门口好去处”之一,它的走红绝非偶然,而是精心治理的成果。2019年,武康大楼连同周围的街区进行了4个月的大修,大楼下的底层业态也从药店、床上用品商店改为有文旅特色、适合打卡的咖啡店、书店、理发店等,焕然一新的社区很快跃升为魔都的超级网红,每逢节假日来这里打卡拍照的人络绎不绝。

 

徐汇区武康大楼源点广场(图源:乐游上海)

 

同样的,位于黄浦区的亚洲大厦则是“演艺新空间”的最佳代表。在引入“星空间”沉浸式驻演后,大厦内已经开出了十余个个空间,《阿波罗尼亚》、《桑塔露琪亚》等环境式音乐剧从这里孵化、走红,直到现在一票难求,许多观众坐火车、打“飞的”、甚至拖着行李箱来看戏,让亚洲大厦逐渐成为了上海戏剧演出的新地标,推动驻场演艺业态迎来井喷式发展。

 

环境式驻演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图源:网络)

 

在“主客共享”的理念下,上海的旅游吸引力不再依赖于传统景点,而是源于一种生活方式——上海人开始认真地在大街小巷旅游,旅客们热衷于体验独一份的海派文艺生活,沪漂们在这座城市学会了如何“work hard, play harder”,每个人都找到了热爱上海的理由。

 

 

“旅游倍增”

 

 

在疫情之中逆势突围的上海,于去年提出了 “上海旅游倍增计划”,即上海旅游年总收入由2020年3139.78亿元增加到2025年70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上海GDP比重由2020年的3.4%增加到6%左右。实现这个目标,上海的胜算有几分?

 

从客观条件上看,在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的情况下,7000亿的目标给到上海的压力并不少。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旅游总收入突破了5000亿,但到2019年涨幅只有300多亿,甚至当年在总收入这一指标上没有赢过重庆(排名第二)。疫情发生后,入境游的关闭让上海失去了许多入境客源;另外,游客对于安全有所顾及,导致节假日的上海旅游市场不及新冠前那样繁荣。

 

(图源:unsplash)

 

想要实现“旅游倍增”,上海需要给自己武装更多城市竞争力。

 

首先是打造更多的流量入口。迪士尼开业不到一年游客就突破千万大关,5周年玲娜贝儿IP问世更是重燃人们的消费热情,这座乐园为上海打造了旅游发展的“样板”。很显然,未来上海不能只依赖于迪士尼这一个“财富密码”,而是打造新的流量入口,才可以吸引更多游客,进而增加收入。

 

其次是培养更有序的市场环境。沉浸式体验、剧本杀、非标剧场演艺等新业态兴起,拓展了文旅融合的空间,有关部门更要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对新兴业态包容审慎监管,有序推动市场复苏。据了解,上海已经启动两个1000亿的重大旅游投资项目和招商项目,这对于百废待兴的旅游产业来说是一场“及时雨”。

 

最后是形成更大的旅游影响力。当然上海在这一方面独具优势——由全球城市实验室编制的《全球城市500强(2021)》名单中,上海位列第九名,越过了香港成为我国排名第一的城市。待旅游陆续恢复后,政府需要主动投身入境游宣传,释放优惠等刺激措施,推出与时俱进的旅游资源和服务,才能帮助上海在国际市场上赢回游客。

 

 

2022年刚至,上海假日文旅市场实现了“开门红”——上海文旅局3日发布数据显示,元旦假期上海市共接待游客517.42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约125.6871亿元;上海市宾馆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为55%,同比增长3个百分点……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在这场旅游复苏的战斗中,一定能够不负众望。这里不只有《爱情神话》,未来更将流传旅游的佳话。

未经旅业链接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评论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注我们+

精选最有价值要闻,每周定期发送。预览最新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