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一”长假是旅游法施行的首个旅游黄金周。“受旅游法影响,参加自由行的人数有明显大幅增长,甚至是超过团队旅行人数,成为今年“十一”出行主力。而团队旅游人数较往年减少了20%-30%”相关旅行社负责人纷纷表示。
携程旅游业务部业务副总经理何勇表示,自由行最热门线路依次是香港、日韩、东南亚以及国内的三亚、厦门,出行人数 相比去年均有大幅增长。据分析,一方面是自由行价格受到《旅游法》的影响微乎其微,部分原来的团队游客人因此引流到自由行。另一方面是旅行社将旅游产品进 行碎片化处理,将整体行程中的住宿、交通、门票、当地游、接送机、签证等各个环节进行拆分,让客人自由组合,动态打包。
中青旅控股市场推广部总经理葛磊介绍,今年“十一”期间线路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分两类:像欧洲、美国一类之前就比较规范的线路,只是把领队和导游以前能额外收取的服务费用加入产品价格中,这部分价格上涨在500—1000元之间;而东南亚、韩国、台湾等产品过去普遍存在购物等自费项目,《旅游法》出台后,价格较去年“十一”相比上涨了20%—40%。比如,同样的“台湾八日游”,去年价格6500元左右,今年则是7800元左右;“普吉岛自助5+2”产品,去年报价8800元,今年为10580元。
编者语:
市场规范需要有“阵痛期”
从《旅游法》具体内容颁布,到旅行社纷纷开始揣测和观望一直到第一个黄金周结束,先前大家的各种猜测也都有了答案。小编总结下来,
团队人数减少,促进自由行市场
团队游价格上涨,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团队价格普遍上涨幅度达40%-50%的价格,让多数消费者还不能接受,同时,团队游和自由行价格之间落差的减少,让跟多人开始关注自由行。
价格因素影响减少,提高出境游质量
当旅游者适应旅游法施行的旅游市场后,真正影响旅游者选择的因素将不是价格,而是出行偏好,比如对旅游的理解,在异地或异国的生活能力、语言能力等。
规范操作流程,清理价格竞争市场
“零付团费”这个行业内的老话题也是多年来最难根除的问题,随着《旅游法》的实施不得不让很多靠价格竞争发家的旅行社直面,如何改变原有的操作运营方式继续生存,或者直接被淘汰。
第一个“十一黄金周”结束了,《旅游法》后的旅游市场有人说好,有人说坏。消费者抱怨价格贵的离谱、旅行社说操作 起来不灵活、导游无奈收入没有以前高了,诸如此类的各种声音不绝于耳。但如同所有行业,游戏规则的改变,对于消费者,对于行业,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 最终才能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只是,我们现在还在经历这样的“阵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