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业链接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4月8—11日,COTTM(中国出境游旅游交易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启幕。活动上,主办方还安排了多场针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圆桌会议,针对“高端旅游发展”“资本旅游投资”“出境旅游现状”等热门话题,给大家带来了最新的观点分享。小编这次也摘录了部分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圆桌一:
资本力量推动下的中国出境旅游行业发展

资本对旅游行业有何影响?
研讨嘉宾:
复兴昆仲资本执行总经理 梁隽樟
君联资本总监 邵振兴
泰山天使投资总监 张巍华
凤凰旅游副总裁 杨春旭
海玩网联合创始人 龚届乐
- 旅游业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资本介入获得发展。2012年,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提高民营旅游企业竞争力。
- 近些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一些依附于互联网和移动APP崛起的新兴在线旅游企业,吸纳了大量的风险投资,这有益于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壮大。
- 随着资本的越来越多的介入,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一定会有小企业或者不适应市场规律的企业被兼并或收购,目前,我国旅游行业中,数一数二的巨头也只占市场份额的百分之几。随着资本的流入,会敲响旅游行业的新版图。
在选择投资时,考虑什么因素?
- 行业+团队+领导者。新科技与旅游行业的结合,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因此资本会考虑投资此行业。再就是团队和领导者。比如佰程网获得投资,投资人即是看准曾松是个有能力能带领团队实现利润,带领企业壮大的领导者。
- 新模式,新技术。资本在投资时,也会多考虑“新”这个因素。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涉及住宿提供的airbnb,还有一些新兴的租车商业模式等。与传统的旅行社相比,依托于网络和新技术的企业,更加容易获得资本的投资。
凤凰假期在获得君联资本的资本投入后,有何变化?
- 联想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资金投入,从人才管理和组织结构上都给公司上了一课。凤凰旅游副总裁杨春旭如是说。他们组织了一个CEO Club,对我们领导层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这对我们很有帮助。
圆桌二:
中国出境高端/奢华旅行
研讨嘉宾:
鸿鹄逸游太美旅行 首席运营官 郭明
堪帕斯旅游俱乐部 创始人 江海中
游心网(高端生活平台) 首席商务官 张汐铭
梅赛德斯-奔驰 戴姆勒业务创新主管 Thomas Eisenbarth
高端奢华旅行在中国经济市场上有什么特质?
- 首先在硬件上,高端旅行有一个严格的区别,比如说, “两舱顾客”,酒店一定是五星级酒店或者更高级酒店,包括餐食,包括用车。
- 从范围来讲,高端旅行很注重个性化。但注重个性化,并不是随心所欲,因为在中国,目前对服务价值的认定是非常低的,所以我们的个性化是在一定的框架内来做出选择,否则成本是非常高的。
- 客人要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付出相对高昂的价格,这才是高端旅行。在欧洲应该在5000欧元以上,在日本应该在100万日元以上,在价格上也是有明显的界限的。
中国高端旅游市场在未来的三五年有什么发展趋势呢?
- 前景广阔。从市场角度来讲,中国富人的成长速度很快,做高端旅行是有很大市场的。胡润富豪榜有千万现金的人,最起码有300万以上,而拥有一亿元以上的差不多10万人,按这个比例来测算,每年出游两次,两个人,市场应该是在600亿到700亿左右的营业额,这个市场是相当大的。所以说未来三五年,在高端旅游市场的客源选择上,操作上,包括整个的一套体系上,一定会涌现出一颗或者几颗非常耀眼的星星。
- 玩法新,追逐个性和精神享受。堪帕斯在企业定位时定位高端,以玩法为主。比如冬天去冰岛摄影,队伍中有钢厂的老板,有上市公司的CEO,是各种身份的人都有的,当他们的积累达到一定的层次,物质达到之后就需要一个精神的提升。比如去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身心虽然疲惫,却能获得精神享受。这也代表了目前中国高端游客的一部分需求。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高端奢华旅游市场目前的发展势头怎样?目标族群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 高端旅行无法脱离互联网,它需要技术支持和互联网营销。互联网为了顾客的黏性,不只做定制产品,也做打包产品,做轻度的逃逸系列。据旅游趋势研究,认为以后高端游客不只会选择去欧洲、去美国这些远距离的地方,而是会在周末做一个轻度的逃离,我们倡导“Affordable Luxury”,也就是轻奢。
观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对于近年来的中国出境旅游卓楚了以下总结:
客源更广:中国游客会越来越挑剔,游客来源会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到二线三线甚至四线城市延伸,游客群体从富有的精英阶层向社会中下层扩展,购物加观光的旅游特征将会更加明显。
消费范围更广:中国游客的购物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专门购买LV、劳力士等奢侈品转移到移动通讯设备、奶粉、巧克力、药品和文化创意商品等,出境购物不再是一个高端的概念,而是进入到了旅游的每一个环节。
更加注重目的地亲切感和友好感。游客会更加注重目的地的友好性。从最基本的商业接待体系上善待中国游客,如提供中文报刊、中文电视频道、中国餐饮、中国导游等,再加上安全、保险、救援的公共响应机制,通过宣传沟通来拉近与中国游客的心理距离,让彼此更加友善。
国家政策暂不会改变。自2008年经济 危机之后,我国政府对出境旅游一直没有采取抑制性措施,作为旅游发展以入境为导向的国家,我国的出境旅游在为世界旅游业的繁荣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承受了一 定的市场压力和国内的舆论压力,特别是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我们在综合考虑国际贸易、中国外币储备和中国人民币汇率有管制的波动以及国际合作战术、经济合 作因素、国民旅游潜力、民众往来对国家关系的影响等因素之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政府会对中国旅游的出境政策做出反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