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航空 > 正文

国内民航业全面而迅速回暖,2023扭亏有望!

2023-04-03 11:44:18  |   来源:民航资源网

摘要: 各大航司运营数据回升,行业整体能否在今年“扭亏”?

日前,国航、东航、南航3家头部上市航司相继披露了2022年年度报告。去年中国民航业陷入持续低谷期,出行需求低位,汇率波动、燃油价格上涨则进一步拉高了航司运营成本,2022年全年三大航营收共计1860.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总额合计达1086.9亿元,亏损额超过了2021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国航旗下公司山航年报显示已资不抵债,资产负债率为119.2%。据了解,国航已通过输血增资取得山航集团控制权,而全面收购山航股份是救山航的思路,目前山航股份已进入退市倒计时。

 

亏损三大因素

 

每家航空公司在解释巨额亏损原因时,不约而同都提到疫情影响、油价高企汇率贬值三大因素。

 

国航表示,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旅客出行需求处于低位。公司各主基地市场遭受疫情反复冲击,尤其是在北京市场的运力投入及总周转量降至疫情以来最低。同时,由于油价高企、汇率波动等多重不利因素,公司经营改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主业相关投资企业亦受到严重影响。

 

南航表示,报告期内,国内民航业受疫情反复、油价高企、人民币贬值等多重冲击影响,行业形势严峻复杂。2022年公司运力投入(可利用座公里)和收入客公里同比分别下降约28.1%和33.0%,与2019年相比分别下降约55.3%和64.2%。

 

东航表示,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民航业陷入持续低谷期,民航运输总周转量599.3亿吨公里,为2019年同期46.3%,旅客运输量2.5亿人次,为2019年同期38.1%。公司总部位于上海,经历了疫情冲击的严峻挑战,同时,国际油价高企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等,也进一步加重了公司的成本压力。

 

货运业务稳健

 

去年三大航客运业务收入均同比下降。其中国航、东航客运收入均同比下降超3成。不过在巨亏的背景之下,三大航司货运业务相对表现相对稳健。

 

其中南航的货运收入为208.8亿元,同比增长5%。南航在年报中也表示,多措并举做好货运经营,重点强化海外回程销售和终端客户管理,加强高收益航班舱位及运价调控。另外,南航物流成为南航旗下唯一盈利的子公司,2022年的净利润为46.5亿元,同比下降18.3%。

 

国航、东航货运收入分别为100.9亿元和77.7亿元,基本和2021年持平。

 

行业还要花多久扭亏

 

2022年成为民航业陷入困境的一年,但一些迹象和预测均表明,国内民航业全面而迅速回暖。在今年初的民航工作会议上,中国民航局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时指出,力争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76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6亿人次,货邮运输量617万吨,总体恢复至疫情前75%左右水平,力争实现盈亏平衡。自今年以来,在防疫政策松绑下,出境游热度不断提升,市场恢复表现出强劲势头。

 

根据民航局统计数据,2月全民航实现旅客运输量4320万人次,同比增长38%。其中国内航线增长36.1%,国际航线增长756%。据了解,国内航司也在今年1月收获了久违的31.6亿元的盈利。今年以来,各大国内上市航司表现亮眼,如进入2月,上市航司经营继续转暖,且国际航线正在加速恢复中。

  

各大航司运营数据回升,行业整体能否在今年“扭亏”?多家券商也对民航恢复做出相关预测,如国信证券表示,当前国内航线航班量已经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并有望于2023夏秋换季后进一步放量;国际(含港澳台)航线客运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20%左右,并将持续加班。此外,春节后公、商务客流持续增长,叠加发改委限折令发力,民航国内航线运价保持强势。

  

民航资源网专家李渊表示,去年亏损已成定局,就是亏多少的问题,公布年报也算利空尽出了。今年整体公共卫生环境和去年截然不同,经济环境稍微宽松,春运开局也不错,所以扭亏为盈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久病刚愈,也不能过于冒进。固本培元,保证安全依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希望行业能更关注一些中小航企的状况,促进行业均衡发展。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民航资源网专家于占福认为,2023年中国航司经营业绩的复苏轨迹与各个航司的航线网络紧密相关。有相当数量国际航线以及宽体机的大型航司,其业绩的全面回暖除了正在强劲复苏的国内市场的支撑之外,还非常有赖于国际长程航线的全面恢复(航线网络以及周频)。而后者目前还不太理想,更多要看今年第三及第四季度的具体情形,也就是说包含大量国际航线的大型航司的全年业绩将在很大程度上看后半年的整体市场环境。而在国际航线上,鉴于疫情后很多国外航司在国际航线上大力进行座舱产品的升级以及机舱服务的创新,其从品牌以及服务产品角度对中国航司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刚刚从疫情中开始恢复的中国航司能否迅速坚决地在这方面进行投资和追赶,会是一个重要的策略议题。而航网主要在国内的中小型航司,基于国内市场航班数量以及运营网络的强劲恢复,更重要的业绩变量在于平均客座率和平均票价。除了航司在共飞航线上彼此的竞争之外,航空与高铁的竞争也将是一个重要因素。

  

于占福表示,对以上两类航司,还有一个共同的挑战来源于航空运营和保障全链条上专业人员的充足以及业务熟练度的恢复情况。尽管中国民航业没有采取大规模裁员来应对疫情影响,但是在一些关键岗位上仍然出现了不少主动离职情况。如何随著业务量的回升,以合适的招聘和培训速度补足这个缺口,并且对仍然在岗但是业务有可能出现生疏的员工进行必要的复训,也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这个议题不仅是对航司适用,同样对于机场、航食等运营保障环节适用。



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资讯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评论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编辑原创

浪漫马来,造就梦幻蜜月
来浪漫的马来西亚 享受浪漫蜜月时光
专访 | 帝国大厦观景台总裁:“我们的友...
帝国大厦,以其超过92年的品牌历史,已经牢牢成为“纽约市的代名词”。因此,来...
    关注我们+

精选最有价值要闻,每周定期发送。预览最新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