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诉淹没的3·15 千疮百孔的旅游业 | 系列报道(二十一)

  
从海量“涉疫旅游投诉”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内容详情:

还有不到3天就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了,对于大多数旅游从业者来说,这可能会成为一个永生难忘的3·15,不仅仅是行业陷入停滞,因疫情而引发的停团、协调供应商、安抚客人、退款等一系列工作,压得许多身处一线的旅游业者们喘不过气来;与此同时,“涉疫投诉”也像潮水一样涌来。

 

以去年旅游收入最高的首都北京为例,北京市文旅局在最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止到3月9日晚18时,市文旅局累计收到退费投诉共计3962件,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游客投诉总量。

 

2020年1月旅游出行投诉增长率达91.67%

(来源:消费保)

 

当下疫情变化复杂莫测,碰上了产业链联系紧密且环节多的旅游业,无疑是雪上加霜,疫情把企业与消费者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信任击得粉碎。不得不说,在这次抗“疫”实战中,相关部门和供给端的表现已经可圈可点,但这次危机同时给大家上了一课,为行业敲响警钟。

 

 

及时沟通 赢得好感

 

时间回到春节前夕,对于旅游业来说,一个红火热闹的旺季即将来临。而此时此刻,新冠病毒正在武汉肆虐,在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个小小的病毒未来会重创全球旅游业时,各家旅游企业却嗅到了一丝危机。1月21日,以携程、飞猪为首的OTA率先推出了针对疫情的政策,随后国际酒店集团、邮轮、大型旅行社也纷纷行动,赚足了一波好感。

 

 

1月24日,则是另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当天,文旅部紧急通知暂停全部团队游和“机票+酒店”旅游产品(26日正式公布),民航局要求航司免费办理退票,这些政策为消费者后期维权提供了强力保障。

 

 

在退改工作中,OTA退改力度大,“无损退改”、“全球范围”等政策让大家免去了后顾之忧,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而有一种声音认为,大企业现金流储备充足,本就比小型旅行社抗打击能力强,他们先一步行动是有底气的,这种观点固然没错。但在此前旅业链接的采访中可以看到,有不少旅行社业者认为,OTA业务庞大,无损退改其实损失更惨重,大家各有各的难处。

 

对于无法全额退款的旅行社来说,将行程延期是保住现金流最好的方法。有业者分享,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在和供应商沟通后,他们决定和客人协商无损延期,很幸运的是客人表示理解,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旅行社停业期间的运营压力。

 

其实,站在供求双方的角度来看,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才是影响双方关系的关键因素。作为消费者来说,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人的本能促使大家只能找到商家要求赔偿。在本次事件中,尽管商家也是受损的一方,但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这个时候,商家及时和客人沟通,了解诉求,力所能及提供一些补偿或帮助,即便不能把真金白银的退款交还到客人手上,也比冷冰冰地甩下一句“我们没有复工”要强太多。

 

 

了解政策 规范执行

 

在“涉疫投诉”的事件中,交通票证属于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在微博上搜索“退票”,会弹出各种各样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1月24日至3月9日,某投诉平台针对去哪儿网“不退机票”、“少退机票”相关问题的投诉量已超4000件,仅2月26日当天,就有680条相关投诉。去哪儿网方面回应称,疫情期间,退单量巨大,因退票环节涉及代理商、境内外多家航司等46个判定步骤,每个订单几乎都需要人工核查,暂无法保证具体退款时间。

 

微博上,OTA退票成为相关热词

 

仅是在退机票这个环节上,就暴露出很多执行问题。1月24日,民航局发布免费退票的规定,让很多前期已经取消行程的人看到了希望。政策表示,“自2020年1月24日0时起,此前已购买民航机票的消费者自愿退票的,各航空公司及其客票销售代理机构应免费办理退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而过了一段时间,民航局对政策进行了补充说明,在政策前自愿退票的人会被收取手续费用,且航司可不补退手续费。

 

 

从1月24日起,民航局连续发布了多次免费退票政策。由于航司政策反复更改和临时变故,大部分退票都要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并不是每一张票都可以免费退款,加上境外航司退款流程慢,对于航司和机票相关的投诉就越积越多。一些旅客只看到“免费”二字,并没有深究背后的各个判定流程,出现了不少“乌龙”。

 

进一步来说,这无形中要求业者要在疫情发生后迅速了解并掌握政策,在处理投诉时做到有法可依,并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用最快的速度为客人办理退费。

 

2月26日,在 “旅游禁令”发布的一个月以后,文旅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下发《关于妥善处理疫情旅游投诉的若干意见》。《意见》对准确界定涉疫旅游投诉性质、涉疫旅游投诉的主要处理方式、因疫解除旅游合同退费原则、因疫解除旅游合同的退费时间等作出明确指引。旅业链接收集了《意见》的扫描版,供大家参考。

 

 

 

关于“不可抗力”的界定与解读,是很多企业和客人纠纷的矛盾点。在旅业链接战‘疫’直播间中,专攻旅游法律方面的专家型律师杨树林先生提醒业者们,“旅游企业要尤其注意时间节点扣细节。1月24日国家文旅部下达通知之后,旅游企业统一按不可抗力退赔,和之前按游客自愿取消行程,这两者需要分清楚。”

 


 

在年初的预测中,2020年中国春节出游人次将突破4.5亿,而这一切因为新冠疫情的到来化为了泡影,千疮百孔的旅游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服务”一直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词,这次的疫情告诉我们,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上,旅游服务还有太多有待弥补完善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法律和政策的完善,12301平台建立、旅游市场黑名单的建立、《电商法》禁止平台搭售、酒店景区“大考”等有力举措,使曾经的旅游市场乱象有所改善。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显示,2019年,全国旅游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满意度)达到了80.28,是过去十年的最好水平。

 

疫情过去之后,行业洗牌无疑将倒逼供给端优化服务,甚至是变革服务方式。相信在多方共同协力下,旅游市场会更加健康、更加透明,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心和青睐。

未经旅业链接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评论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注我们+

精选最有价值要闻,每周定期发送。预览最新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