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期盼已久的年末,一个假期与旅行齐飞的日子。
唯一不同的是,今年的年末假期,因为疫情而格外特殊。
是否安全?成了牵动每个人神经的大问题。
防疫形势再次严峻 你的口罩还戴着吗?
进入寒冬,全球新冠疫情面临二次爆发的危机。全球确诊病例突破了7000万的关口,而疫苗显然还没能大规模投入使用并起到效果。
美国的疫情数据依旧在狂飙,欧洲也有多处反弹,甚至昨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确诊。瑞典医疗系统承载甚至开始接近并达到峰值,德国总理默尔克更是宣布二次封国。
卷土重来的疫情,对旅游业的恢复也有所打击。
因为香港疫情反弹,令人期待的新加坡与香港之间的“旅行泡泡”宣布延期两周,新加坡方面表示,需要香港日均少于5起病例才会恢复,一时间两地再次掀起机票退款和改签潮。
而日本在确诊人数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的扩散,叫停了此前政府推出的旅游支援项目“Go To Travel”,这项政策的本意是鼓励民众出门旅游,并且为游客提供部分住宿费和交通费。
除此之外,希腊、缅甸等多个国家都宣布了延长旅行禁令。
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良好,但是防疫安全问题和旅行的冲突仍旧明显。
将近一年的防疫大战之下,很多地区的居民本来对戴口罩这件事略微有些松懈,但是近些天来大连、哈尔滨、北京等多地偶然冒出的病例,再次敲响了防疫的警钟。
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崔爱民17日建议,在即将到来的元旦假期和农历春节期间,仍建议中国民众本着“非必要、不旅行”的原则安排自己的活动,在国外的中国同胞尽量不要长途跨国旅行,在国内的尽量不要出国旅行,以减少被新冠病毒感染及滞留风险。
可见在防疫和安全面前,旅行只能一拖再拖。
景区安全仍旧问题重重 国内旅游服务质量仍有上升空间
虽然疫情安全仍然牵制着出游决定,但是憋闷一年的国内短途游、周边游还是跃跃欲试。
根据携程发布的“3亿人跨年热搜大数据”,“南北大穿越”成跨年旅行趋势。北方热衷今年大热的海南,北京飞三亚的机票紧俏,而东北的张家口、长白山等地则因为冰雪主题备受关注。
然而景区安全则成了这场南北大迁徙中令人担忧的因素。
11月30日,云南腾冲火山国家公园,发生一起热气球坠亡事故。一工作人员顺着热气球安全绳滑下,坠落地面身亡。经由此事故,人们才发现,在各地景区遍地开花的“热气球”项目,实际全国仅有三家正规厂家。且热气球也需要持证资格才能起飞。所以国内景区乘坐热气球真的安全吗?一时间竟然没人能给出答案。
据媒体报道,山寨的热气球价格不到正规的一半,且飞行员多数培训两天就能上岗。
很难想象这样的“热气球隐患”,还存在在多少景区之中。
国内景区的运营一直颇受关注,也一直做得“不够好”。
无论是在卫生方面还是安全方面,都时常爆出负面新闻。譬如河南老君山景区遍地垃圾就引得媒体报道,后官方出面表示已督促商户整改。
虽然中国景区普遍存在承载客流过大的问题,但是基础的卫生和安全不应当成为拖后腿的那一项。
疫情下限流、网上预约购票等等举措常态化,配合人流进行精细化的运营,将注意力放在游客出游体验上,真正提升景区的服务和品质,才应该是正确的五A景区升级之路。
近日北京出台的旅游市场黑名单制度,其实就是很好的示范。据报道,今后如果旅游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出现7类踩红线的情形,就可能被纳入北京旅游市场黑名单,以此来规范旅游市场中存在的低价团、景区宰客等等不良现象。
2020年前有疫情拦路虎,后有国内游品质待提升的紧迫要求,旅游市场在遭受如此重大的冲击下,更需要往好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浴火重生。
在这个迎接“元旦+春节”的旅游预订高峰期,希望旅游人能不拖后腿地完成KPI,为这个辛苦而不寻常的年末,画上一个安心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