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一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日子。
这一天,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同一天,在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亮相,取代原在此办公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同亮相的还有国家乡村振兴局首任党组书记、局长王正谱。
毫无疑问,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代表着一个新的起点。早前,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乡村振兴的工作势在必行,而其中的关键一环——乡村旅游,也因此再度成为聚光灯下的话题焦点。
国家乡村振兴局
政策支持+旅游复苏
乡村旅游的神助攻
众所周知,中央一号文件是我国农村问题的风向标,每年各大考试的“必考点”。2004年至2021年,中共中央连续十八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今年的一号文件中,与旅游直接相关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2、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
3、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
4、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
5、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从文字体量上看,今年一号文件中涉及旅游的内容不如往年,但这并不代表旅游产业不受重视。正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教授撰文所说: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而言,一方面通过旅游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本身也将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国内旅游快速复苏的阶段,城市旅游的人流逐渐向开阔的郊区农村转移,乡村旅游(周边游)势必会受到市场的欢迎。2020年国庆前夕,文旅部就集中向社会推出过300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文旅部资源开发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疫情影响,游客越来越倾向于慢节奏、短周期、近距离的出游方式,对安全、健康、舒适等旅游体验品质更加看重。
2021年尤为特殊,作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第一年,是时候重新关注乡村旅游了。旅游人应该及时了解各类政策文件,做好市场变化的预判,让乡土地为旅游创造更大的价值。
1.0升级2.0怎样做?
两会代表这样建议
全国两会期间,有关旅游发展的建议也是五花八门,数字文旅、旅游金融、旅游交通……而在乡村振兴的话题之下,针对乡村旅游代表们又有哪些见解和建议呢?
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呼吁,推动乡村振兴,一方面要发挥好本土人才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让更多人才主动来到/回到乡村。
温江市媒体报道岷江村旅游发展情况
岷江位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近年来通过发展民宿业让当地人吃上了“旅游饭”,其中岷江村集体经济项目——九坊宿墅就是代表项目。在民宿的基础上,村民还通过直播电商卖农货、做亲子宠物细分市场等形式让生意更加红火。
发展集体经济,“岷江经验”值得推广。据悉,岷江村村集体名下有5家合资公司,已有5个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相关项目投入运营,2020年盈利五十万元。基于此,陶勋花建议要加快集体经济组织法的立法进程,尽早在法律层面上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界定,依法推动村集体在乡村振兴中与社会资本的合作。
九坊宿墅
深耕旅游行业多年的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细花则认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滞后,产品形态陈旧、同质化严重,文化挖掘不深,人才保障短缺等问题。
正如黄细花所言,农村各地发展水平不均匀,一些地区只能停留在“农民办农家乐”的采摘观光旅游阶段,缺政策、缺资金、缺人力、缺创意,浪费了大好的旅游资源。对此,黄细花提出了四点中肯的建议。
一是创建一批旅游特色村庄,推动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优化。开发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产品,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二是提升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议借鉴利用国债资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等经验做法,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加大对乡村振兴所在村旅游公路、停车场、旅游咨询中心、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是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培育乡村旅游人才队伍。
四是发动社会力量,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体,策划公益活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黄细花代表直播带货
代表们的建议值得文旅部门以及行业做参考。但是话说回来,当前发展乡村旅游最大难点在于蓝图和现实的差距。我们可以看到东部(江浙沪)乡村度假的蓬勃发展,但也必须直视西部、北部等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市场化程度低的事实。
与此同时,在相对落后的乡村,比发展旅游更重要的民生问题有待解决。新华网此前推出的2021全国两会热点调查中,“完善乡村水、电、路、气、物流等基础设施”成为“乡村振兴”主题下网民最关心的话题,这些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未来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农业部提出,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而2019年,这个数字仅仅还只有30.9亿。乡村振兴依然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们心目中的“诗与远方”,还等待着我们艰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