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见到了途牛网的大“牛”严海峰先生,他抛出了自己对旅游业发展的几个看法:中国将催生全球化的旅游企业、互联网将会解构整个旅游业、旅游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接待和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于“互联网解构旅游业”这个论点,顿时吸引住了小编的兴趣,于是首先迅速“解构”了一下严先生投身旅游业的这八年。
严先生本人非旅游行业出身,在创办途牛网之前还做过一个育儿类的网站,如他自己所言,赶上了出境旅游爆发的黄金时代,怀着对到处旅游的向往投身在线旅游平台的建设,之间经历沉浮但意志坚定并未动摇,虽然从此失去了出外旅游的时间,却终于在八年后守得云开见日出,开始享受起旅游的精彩。
下面我们再来稍微“解构”一下旅游业。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是“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人们的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那么这个活动需要涉及到的环节有:(消费者)产生出游意愿——获得旅游资讯——选择旅游目的地——选择出行方式——购买旅游产品——进行旅游过程——旅游完毕返回出发地。
不得不承认,在以上的几个环节中,旅游资讯的内容提供、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推广、出行方式的提供、旅游产品的销售这几个部分都因为互联网的介入而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旅游、尤其是出境旅游,从最初的只能去具有出境旅游资质的组团社获得资讯、购买产品,到现在的随时随地打开移动终端便可进行海量的信息获取、甚至立即开启“指尖上的旅途”,互联网让旅游更便捷。
从这些方面来看,互联网对旅游行业的解构在于:传统旅行社不再是大多数人出游的第一选择,机票、酒店、租车、景点、餐厅、目的地游玩、导游等任何单一的环节都可以直接出售给消费者,而互联网正是为这些被拆分到最终端的旅游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出口,也为具有旅游意愿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入口,看上去一条原本长长的旅游产业链一下子扁平化,可以任意组合、解构重装,消费者获得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
然而,这中间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由谁来控制、各种不可控因素带来的损失由谁来买单,是否靠着一套制造业复制过来的质量管理标准、就可以打造出可标准化的旅游商品供应链?被解构之后的旅游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新结构?但愿业界能够进行反思,早日得出结论吧。
严先生说,他也经常会思考传统旅行社的出路,或许是成为资源供应链条上的一员,而且在接待和服务越来越重要的当下,传统旅行社在“服务于人”的方面始终占有绝对的优势、也将迎来极大的机遇。然而传统旅行社是否甘于退居幕后、不再直面消费者,必定是一场痛苦的挣扎。
这一场“解构”,看上去像“庖丁解牛”那么简单而流畅,IT大牛们攻占了旅游业的高地、获得大量资本的关注,然而机遇与风险并存,是否能“牛”转乾坤,且拭目以待。
顺便说一句,“解构”这个词,指对有形而上学稳固性的结构及其中心进行消解,每一次解构都表现为结构的中断、分裂或解体,但是每一次解构的结果又都是产生新的结构,这个过程中,理性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