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使馆旅游参赞史宝乐:2019年将吸引15万中国游客前来以色列

史宝乐   以色列大使馆旅游参赞
携手凯撒开辟主题门店,与携程签署谅解备忘录,增加成都等地签证中心,诸多动作均在显示以色列期望持续赢得更多中国市场垂青的决心。

内容详情:

携手凯撒开辟主题门店,与携程签署谅解备忘录,增加成都等地签证中心,诸多动作均在显示以色列期望持续赢得更多中国市场垂青的决心。

 

新成绩曝光

 

作为以色列旅游局每年的重要行业交流活动,2019年中国路演于5月20日在北京顺利拉开帷幕。本次路演中共邀请了32家来自以色列的地方旅游局、地接社、钻石商及酒店代表参与其中,与中国旅游业者面对面交流,带来最新鲜、全面的旅游资源。

 

 

以色列凭借其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色,以及愈发便利的出行条件广受中国游客的青睐。根据以色列国家旅游部统计,截至2019年4月,中国赴以游客量超过5.5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6%,达到近三年的峰值。

 

“以色列作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中东国家,在两国建交后就始终保持的良好的关系。这从频繁的两国元首互访以及民间合作、交流上就可见一斑。”以色列大使馆旅游参赞史宝乐先生在路演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以两国间的良好关系是提升旅游发展的重要背景,在此基础上以色列的各个国家部门也都在非常努力的进行推广。

 

以色列大使馆旅游参赞史宝乐

 

史宝乐先生表示,随着中国市场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理念转变,出境游需求正在日益旺盛。与此同时,出境游的目的地也更加多样化和追求深度体验。“就近几年以色列的统计数据看,中国始终蝉联全球成长最快的以色列入境游客源市场。”

 

为应对中国市场惊人的发展态势,以色列国家旅游部也在不断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期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成都也将开设签证中心,并对中国游客发放长达十年的多次入境签证。此外,腾讯发布消息称计划今年夏天在以色列推出微信支付服务,方便中国游客在以色列消费。”史宝乐先生分享到,“追求新鲜体验的游客除了能在以色列感受浓郁的历史古迹、宗教文化外,丰富的当地节庆、赛事也能为中国游客提供更多的目的地体验。”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节点国家,在政策层面的助推下,以色列旅游部还与各领域合作伙伴共同发力中国市场,达到中以合作的深入发展。因此,为了巩固华中及华南市场、加强与旅业伙伴的密切联系,以色列国家旅游部中国区路演还将于5月22日和24日分别前往重庆和深圳,向当地业者及媒体展示以色列的旅游资源,结合丰富的主题环节互动,让更多游客走近这个被上帝亲吻过的国度。

 

借科技优势助推商旅市场

 

“近几年,以色列国家旅游部深耕中国市场,通过简化签证流程、开拓移动支付业务、增加直飞航线不断为中国游客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为以色列接下来的旅游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2019年,以色列国家旅游部将围绕“应许之地 智造传奇”的宣传主题向中国游客展示以色列的独特优势和丰富资源,深化其在中国的推广。“史宝乐先生介绍道。

 

而对于如何向中国市场深化以色列的“智慧”属性,史宝乐先生认为:“首先要放大以色列这个目的地本身的资源优势。科技发达、教育优势显著的特性其实已经开始吸引大批以商务为目的的细分客群。诸如阿里巴巴等中国高科技公司会组织团队前来与以色列当地科技公司进行深入交流,同时会组织团队高层在以色列接受高等院校的短期培训。这样的趋势一方面增加了中方向以色列投资的热忱,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以科技企业为主的商务旅游客群增长。”

 

与此同时,加深中国市场对以色列的了解也需要采取“智慧化”方法。“通过数字分析,我们能看到以80、90后为主的游客仍旧呈现上升趋势。如何向更多的精准客群传递以色列的旅游信息?我们想到了携手携程网。”史宝乐先生介绍称,以色列国家旅游部于5月15日-17日再次参展2019上海国际旅游展览会 ITB China,并与携程旅游网携手举办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暨媒体发布会,进一步双方加深在产品、大数据、精准营销等层面的合作,为中国旅游者提供定制化旅游产品。

 

“每一位曾经去过以色列的游客都是我们的旅游大使,他们在穷游、马蜂窝以及微信微博的每一次传播都成为了以色列最有力的宣传广告。可能这里没有日新月异的新建筑、新景点,但保存完整的历史古迹与善良友好的民风或许才是吸引中国游人的关键。不管是亲子、自驾等主题游,还是考察或培训等MICE团,相信每一个热衷以色列的游客都能找寻到适合自己的路线。”

 

至于对今年的期待,史宝乐先生保持乐观,“从前4个月入境以色利的中国市场表现推算,2019年吸引15万中国游客前来应该是可以完成的目标。为此加紧与旅游业者的联系、社交媒体的推广也将是接下来以色列旅游局的工作重点。”

 

(图片来源于以色列国家旅游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未经旅业链接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评论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注我们+

精选最有价值要闻,每周定期发送。预览最新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