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律动的音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从欢畅的互动里感受激情燃烧的活力,如果讨论今年夏季最火热的话题,那一定与音乐有关。一部《乐队的夏天》点燃音乐类线上综艺的热潮,而与此同时,音乐又以线下音乐节的形式与旅游行业产生着微妙的化学反应。
2019年7月13日,对摇滚乐老炮BoBo来说,好像过年一样。
第八期《乐队的夏天》上线,这档由马东带领下米未制作的综艺,成了他这个夏天的快乐源泉。
翻一下微博热搜,和BoBo同好的人,显然不在少数,但从“张亚东好帅”到大张伟和盘尼西林互怼,整个榜单,被《乐队的夏天》占据了半壁江山。人人都觉得摇滚的春天,似乎看见了那么0.1%的希望。
(截图:微博热搜#这个夏天搞什么#,讨论2.5万,阅读1.9亿)
更让BoBo撒欢儿的是,他抢到了仙人掌音乐节的票。于是二话不说,从北京一路狂奔到了成都。
首场就盈利
仙人掌音乐节做对了什么?
让BoBo“用掉了一天年假,但是值!”的这场演唱会,基本上“圈内“乐迷都知道。2018年,这场横空出世的音乐节第一次公布了演出阵容,因为名单过于豪华被质疑是假新闻,大批网友用“有生之年”、“活久见”、“史无前例”来赞叹这场高调的音乐节。
(音乐节海报)
在号称是“独立音乐编年体”的仙人掌音乐节上,当崔健、黑豹、唐朝、张楚、许巍、朴树、李泉、李志、谢天笑、万能青年旅店、二手玫瑰、陈粒等共17位横跨中国独立音乐三十年发展的艺术家,在业界一片惊愕中,依次登上成都蔚然花海的舞台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乐迷,彻底沸腾了。
音乐节和旅游业,这两个天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的产业,因为仙人掌音乐节,而第一次展示了双剑合璧的锋芒——辐射全国的音乐市场+打造专属成都旅游名片,是它控制成本得以盈利的关键。
当时面对这个够办5个音乐节的阵容,很多人发出了质疑:是烧钱玩吗?毕竟草莓、迷笛一开始都是亏本,迷笛甚至是亏本了七年之后才盈利(前四年都是免费入场)。而且目前,国内音乐节大概只有20%是盈利的,其余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
但仙人掌音乐节创办人许晓峰的采访说:“整个音乐节出票25000张,按均价300元计算,2018年的仙人掌音乐节已经呈现出了盈利的趋势。”
“成本是可控之中,明确的说,仙人掌音乐节是盈利的,利润率是很好的”,而这其中,“很大的赢利点是外地来了几千人,仙人掌不是一个单一城市的音乐节,市场面向全国”。
(蔚然花海音乐小镇)
再加上,音乐节主办方独立音乐公社其实是继春浪音乐节、日落春浪音乐节之后第三个落户龙泉驿蔚然花海的音乐节品牌。作为成都市重点打造的以音乐IP为核心的音乐旅游产业全生态链,整个场地的演艺设施相当完善,且城市音乐氛围浓厚。
而许晓峰及其公司,提出的各类音乐项目,将帮助成都打造和细化“音乐城市”的形象,所以成都政府给予了各类资源的支持。
“音乐节+旅游”
十九年来探索的一条文旅新路
仙人掌音乐节在成都的举办,和迷笛音乐节第一次走出北京的情形遥相呼应。09年,镇江市文化局的局长秘书写信给迷笛音乐节创始人张帆,希望能把迷笛音乐节办去镇江,借迷笛的影响力,为镇江打造城市名片。
于是,迷笛团队第一次打破了“摇滚乐不过长江”,将大批设备从上海运过去,因为演出场地里什么都没有,还租了四台共1000千瓦的进口低噪发电车开进场地,铺设电缆。因为场地不平,为了扩充场地,甚至提前一个半月就进了场,几台推土机推掉了一个小山包……
有了09年第一次镇江的成功,迷笛才得以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也因为这次成功,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音乐节+旅游业”的联合发展。
摩登天空在2018年七夕节和西溪旅游文化景区联手打造的东台西溪草莓音乐节,也是行业内标杆级别的“旅游+音乐”景区目的地营销案例。
不得不说,仙人掌音乐节的一炮而红,其实是整个音乐节产业跌跌撞撞踩坑无数,从而踏出来的一条“血路”。而这条路,也早已从开始时,成为为数不多的中国乐迷的坚持,成为了全国各地音乐爱好者一种常态化的休闲消费方式。
在音乐节大力发展的带动下,旅游业也显示了新的增长活力。根据马蜂窝旅游推出的“2018十大音乐节旅游热度榜”,前三名依次是贵阳草莓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上海热波音乐节。可见,音乐节已经与地方旅游紧紧绑在一起。
音乐节+短途旅游对客流的提升成效也很显著,比如2017年,马蜂窝在贵州遵义赤水举办了赤水河谷音乐节,请来崔健、朴树、谢天笑等30组音乐人,赤水在国庆长假迎来187万人次游客,同比增长35%。
“音乐节+旅游”
可以拥有更多可能
音乐节产业逐渐向多元和深度方向发展,摩登天空在今年成立的亲子厂牌“Modern Sky Kids”,与阿那亚举办了第一场亲子音乐节——小草莓亲子音乐节。据摩登天空副总裁乌莉雅素介绍,第一届小草莓音乐节已经成为实现盈利的一款亲子旅游产品。
(小草莓亲子音乐节,更像是一场音乐向的夏令营)
除了多元化的音乐节跨界产品,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的跨界也格外抢眼。
创立于2012年,位于伦敦的Festicket是一家以音乐节体验作为出发点的公司,它向乐迷提供音乐节门票销售服务,同时还将衔接了音乐节的一系列体验都打包出售,比如与音乐节相关的旅行交通和住宿产品。这家创业公司获得了风投机构Beringea领投的一轮1050万美元的D轮融资,在国内也已经与包括奶油田室内电音节上海站、EDC珠海站、长城音乐节和Q-dance深圳达成了合作。
美团榛果民宿则自 2019 年以来,连续四次和音乐节跨界合作。在MTA 天漠音乐节现场,卖出了 500 顶帐篷,品宣与利润均十分惹人注目。营收之外,他们则更看重音乐节这个场景。“它是触达年轻客群的柔性方式之一。”
音乐节主办方
压力与动力齐飞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音乐节台数,从07年的24台一路涨到了17年的269台,可以说是井喷式爆发的十年。
(数据来源:音乐财经)
这爆发式成长的背后,其实是广大年轻人十九年来,对音乐一如既往的热爱与执着。伴随着强势增长的消费群体,音乐节主办方的运营能力也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状态。
根据统计2016年举办过的音乐节,只有不到40%出现在2017年,留存率仅有60%,大多数都只是昙花一现,更遑论为当地旅游业作出任何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数据来源:音乐财经)
比起旅游业的低毛利,淘汰率特别高的音乐节还有一个痛点——不挣钱。而不挣钱的背后所凸显出的最主要问题,是因运营能力不足,而造成的乐迷体验度差:
(截图:知乎网友吐槽)
的确,相比较而言,国外关于音乐节的产业,运营能力的确更成熟。
譬如这位网友说的SS,即日本的Summer Sonic。每年大约25万人入场的SS,是全亚洲摇滚乐迷的节日。在每年8月日本传统假期盂兰节举办,由同一批音乐人分两拨在东京和大阪两个城市轮换演出,带来的门票收入就达到2.5亿人民币。
(ss音乐节的地图)
每年,都有大量的亚洲乐迷,漂洋过海来到东京,参加音乐节。而主办方高质量的现场音乐演出效果外,井然的秩序、完备的音乐设施及工作人员的良好服务态度,让乐迷津津乐道,并冠以“全球最舒服音乐节”的美誉。
反观国内音乐节主办方在管理运营问题上,确实还有待提高。2016年在北京香河县举办的草莓音乐节,曾因为主办方场地规划不当,导致首演当天香河交通严重瘫痪,大量观众滞留在高速上,不得不徒步近5公里路程到达演出地点。
但是,无论如何,还处在蓝海的“音乐节+旅游业”,仍旧得到了广大乐迷的无限耐心与支持。
大家都在哼唱熟悉的旋律,或者歇斯底里的释放生活的压力,肩并肩听同一首歌的快乐,只有在现场的人才能懂。
“每当音乐响起的那一刻,仿佛所有事情都可以被原谅。”在成都现场混了太长时间的BoBo,最后深沉的总结了音乐节最迷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