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风险地区复工复产平稳推进,大部分景区都重新开门营业了,特别是在清明节假期期间,旅游景区热度回升非常明显。中国旅游研究院《2020年清明节假日旅游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清明节前一周,携程旅游的国内门票销量环比增长114%。不过,相信大家有关注到,其中几个名胜景区出现了“人从众”的现象,让人忧心忡忡。
第一个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的是黄山景区。清明假期,一些网友发布了黄山现场游客拥挤不堪的照片和视频,瞬间登上热搜。照片中可以看到步道上人山人海的样子,如果不是大家都带着口罩,很难让人相信这竟然是今年的黄山。
今年清明假期的黄山人流拥挤,好似旅游旺季(图源:网络)
4月5日清晨6点半左右,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发布一则公告,称景区逐渐趋于饱和,建议游客选择其他旅游路线;早上7点48分,第二条公告称当天进山人数超过流量限制两万人,立即停止入园,争议和质疑随即爆发。
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当天连发七条公告和提示“劝退”游客,引发争议
周边游触底反弹,景区复工矛盾凸显
根据国家下发的指令,目前只有省内游可以恢复,跨省跨境游暂不恢复,于是一时间大家把目光聚焦到周边的玩乐场所,各地狂撒文旅消费券为清明出游再添了一把火。不仅是黄山一地,像是五一之前免费游览的西湖,清明三天共接待76万人次,仅仅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2%……
人头攒动的西湖(图源:微博@文汇报)
消费券发出去了,旅游热度窜上来了。但是值得警惕的是,“黄山事件”暴露出景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漏洞——即旅游刺激政策和游客限流的矛盾。
黄山所处的安徽省位于华东,旅游复苏速度名列前茅。为了提振疫后旅游市场,从4月1日起,黄山市针对安徽人开展为期两周的“江淮大地串门游”活动,活动期间,安徽人凭本人有效证件就能够享受黄山市指定A级旅游景区门票免费优惠政策。免票的初衷是对的,不过很显然黄山在宣布对本省人免票之后,并没有做好全副武装应对“免费”带来的结果。
一是限流没有真正落实。自旅游刺激政策下发后,黄山的客流稳中有升,官方表示,4月3日进山游客数量较前期有所增长,景区全天共接待游客10708人(限流峰值的一半)。假期到来之前,针对其2万人限流政策,黄山并未向游客发布过提醒,也没有开启任何预约系统。
二是入园流程不够完善。黄山景区其实早已发现了健康码导致的入园时间慢的问题:“部分游客特别是中老年游客,在来山前没有提前生成健康码,抵达景区后再现场填报个人健康登记信息,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时间。”
人们在家中宅了几个月,出游意愿很强,游客趁着假期“薅景区羊毛”的报复式消费心理直接导致了客流暴增。现场限流这种“马后炮”是毫无意义的,不仅损害了付出交通甚至住宿成本的游客的利益,对于景区声誉来说同样是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应对激增的客流,黄山在当晚启动应急预案。4月10日,黄山旅游官方平台上线了“江淮大地串门游”的预约模块,游客可以在上面提前实名预约购买。在预约制入园成为常态的趋势下,这次黄山的补救措施,不仅仅是有效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更是为今后景区智慧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黄牛猖獗、不文明游客怎么治?通通拉黑!
当然,并不是过了限流这一关,景区就能大获全胜了。北京的几家公园最近就遭遇了黄牛的袭击。
4月9日,北京市公安局通报了一起违法倒卖公园景区门票案件处理情况。疫情期间玉渊潭公园采取网络预约购票、限流入园措施,有三人利用多个手机号购买门票,通过网络交易平台,高价出售、从中牟利,目前已被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玉渊潭正值樱花季,不少人都想趁着周末和假期去放风赏花,但是由于公园限流政策,需要提前一天在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此前,玉渊潭没有采用实名制入园,这就让倒票的黄牛钻了空子。
网传黄牛在某交易平台挂出的公园门票(图源:微博@北青网)
一名黄牛背后往往是一条庞大且复杂的灰色产业链,他们通过人头优势锁定了不少票源;其次,黄牛之间互相流通着大量的个人身份证、手机号、收货地址等信息。非实名制的公园门票可以经过多次转手倒票,加价翻20倍不足为奇。
玉渊潭在发现倒票的情况存在后,立即采取了措施,也好在发现得比较及时,一定程度上打击这段时间北京公园内黄牛猖獗的现象。截至目前,北京11家市属公园中,颐和园、景山公园、北京动物园、陶然亭公园和玉渊潭公园5家已经实行了实名制网络预约购票。
实名制的好处其实有很多。一是以身份证明为凭证,游客刷证件进入,更加方便、环保;二是强化旅游“黑名单”的管理。
4月6日,《关于对破坏八达岭长城景区文物行为的惩戒办法》正式实施。就在当天,一名男子就因在长城墙砖上故意刻划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及罚款的处罚。八达岭特区办事处新闻发言人李东介绍,按照新出台的惩戒办法,一旦破坏文物的违法和不文明行为人被列入“黑名单”,5年内无法再预约门票。
八达岭长城在2019年6月1日实施全网络实名制预约购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客流压力,为规范旅游不文明行为、净化市场乱象提供了条件。据悉,延庆区文旅局正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在八达岭长城景区被列入“黑名单”的游客,也不得进入区内其他景区。加强联合惩戒,共享“黑名单”,是值得在全国景区管理推广的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昨天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一些旅游景区在恢复开放期间出现大量游客聚集拥挤现象,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各地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加强疫情防控。” 明确限定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室内场所暂不开放,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同时要求旅游景区要建立完善预约制度,多渠道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严格限制现场领票、购票游客数量。
两部委的指导为各大景区敲响了警钟,在疫情尚未消灭之前,景区复工切不可心急,预估好当前的承载力和运营力,安全、有序地迎接游客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