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全民摆摊。
谁也没想到,这竟然就是“疫情过后的中国经济如何复苏?”这道大题的答案。
摆摊,够接地气,门槛够低,互联网给了它新的生命力,年轻人赋予了它更多想象力,每个人心里远去的记忆都被突然唤醒。
网络上一时掀起了盛大的狂欢——
年轻人声称,自己毕业后在下海南还是先练摊儿中犹豫不决;
自媒体人已经把互联网各个职业的摊位安排得明明白白;
腾讯正经公关总监吆喝下的摆摊招工,热点追得恰到好处;
五菱宏光的摆摊车力证自己放过的豪言壮语:“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
全国人民都恍然大悟,那些天的苦练,为的是此刻的绽放;
摆摊成了一个充满热情生活张力的梗,聚集了全民流量,“错过了淘宝和拼多多、错过了抖音和直播、你真的不能再错过摆地摊。”
事实上,在这样铺天盖地的摆摊热情背后,是大家更迫切的需要赚钱的心情。这也是摆摊经济,从被提出到落实下来,始终保持炙热的原因。
想必在时代的洪流下,旅业人失业半年这件事,已经被忽略不计了。然而身处旅业的人自己知道,惨这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这个行业在这半年的近况。空白才是恰当的词,或者真空也可以。
这个行业所代表的需求,已经被无限期地搁置在最末位的恢复队伍里,如同远方一个名字里带有不列颠国家的公主,王位继承权也不是没有,只是重要性非常微妙。
日本与四国放宽出入境限制的同时表示“游客大概是最后吧”
然而这个行业里,每个从业者都是真实的。他们不似美剧Upload中,没钱了那就暂停存档,下次有钱充值再继续。他们需要像个成年人那样,按时支付账单和房贷。
时代的灰尘,果然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于是很久之前,他们就在微信中开始练摊了。一个还没有卖过乳胶枕的导游,不是合格的旅业人。
哭闹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是练摊可以。自媒体人拿来做阅读KPI的练摊,被旅业人真实地当作生存方式,在朋友圈中生意兴隆地存在着。梁建章每周三晚20:00的直播卖货,正是另一种形式的练摊,为了展示河南特色,剃发致敬河南少林武术精魂,并在直播间内耍了一段“少林棍法”。这样敬业的出摊,给携程赚了4亿生活费。
旅业人的练摊要不要继续?照着目前这个国外哪里也不能去的态势,很有可能。
摆摊除了是旅业人最后的出路,还给了旅业人寄希望的国内游,一点严肃的支持。
摆摊经济的背后,是夜经济的崛起。“人间烟火气,最抚人心”,当一场疫情以如同浩劫的姿态席卷了2020,如何唤起宅家太久不知旅游为何物的一颗心?没什么比一顿烧烤更能完成这场艰巨的召唤任务。
热闹的,熙熙攘攘的,如同繁星一样点亮街头的灯光,会重新唤醒渴望。渴望去玩,渴望去吃吃喝喝,去生活,去谈天说地,去重建信心,重建未来会更好的信心。只有当信心被唤醒,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才能变成行动。只有如同河水一样奔流地生活下去,才能有机会去看更多风景。而越来越多的地摊与夜生活,让国内游的热情逐渐抬头。旅业人在艰难等待着,等待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走出家门,去旅游。
地摊经济之下,A股“地摊”概念板块大涨,一些个体户,已经慢慢找到了出路。而旅业人,也正是中国经济与民族有韧性的一个切面,那些在互联网和线下练摊的他们,还在坚持。
“我想我可以战胜困难,等待旅游业恢复的那一天。”
摆摊能不能救旅业人不知道,但旅业人,一定可以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