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洲第一大酒店连锁集团法国雅高酒店集团考虑收购英国“友军”洲际酒店集团的传闻甚嚣尘上。如果成真,该新集团将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酒店巨无霸。
这则八卦在今年整体灰暗的酒店行业中的确抢眼,消息流出后,两家的股价也随之上涨。
然而事实不争,一贯光环加身的酒店业在2020年的疫情中陷入低迷。业务庞大的酒店集团,更是面临着残酷的现实:
血亏 裁员
到底有多惨:同病相怜的六巨头
陷入泥沼的上半年,谁都无法从中脱身,凡是跟旅游沾边的行业,二季度/半年报简直成了比惨大会。
根据各大国际酒店集团公布的第二季度业绩,最知名的“六巨头”——万豪、雅高、洲际、希尔顿、凯悦、温德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万豪:遭遇9年来首次季度亏损
【亏损】第一季度还有微薄利润,在第二季度终究还是撑不住。万豪第二季度净亏损2.34亿美元。第二季度全系统可比RevPAR总体为19.11美元,同比下降84.4%。而上半年整体的净亏损为2.03亿美元,对比去年同期利润为6.07亿美元。
【裁员】3月曾被传出裁员2/3,随即辟谣称非裁员解雇而是休假。CEO近日又表示,休假措施可能会延续到10月份,最终还是可能会直接裁员……
雅高:正在考虑卖掉总部大楼
【亏损】雅高上半年净亏损史无前例地超过15亿欧元,集团市值半年蒸发超过10亿欧元。第二季度,雅高酒店的整体RevPAR为8欧元,下降了88.2%。
【裁员】雅高集团同期公布了其裁员计划,将在全球范围内裁撤1000个岗位,比例大约在5.5%。雅高还考虑出售其巴黎总部的办公室,计划将其5%至10%的客房改造为工作区。
2016年雅高以3.63亿欧元的价格买下这栋大楼
洲际:不排除未来的业务整合
【亏损】洲际今年上半年运营亏损2.33亿美元,去年同期运营利润4.42亿美元。上半年全球RevPAR同比下滑52%,其中第二季度全球RevPAR为21.38美元,同比下降75%。
【裁员】为了维持现金流,洲际在7月已经决定裁减10%的员工,未来不排除会进行业务整合。
希尔顿:降薪休假还是没躲过裁员
【亏损】希尔顿第二季度同样由盈转亏。从去年盈利2.61亿美元转为亏损4.32亿美元,RevPAR为21.67美元,同比下降81%。
【裁员】希尔顿在6月宣布裁减2100个工作岗位,裁员人数约占公司员工的22%。除此之外,希尔顿还宣布计划将此前的强制休假、削减工时和减薪措施再延长3个月。
凯悦:Q2 RevPAR下滑近九成
【亏损】凯悦今年第二季度净亏损2.36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8600万美元。凯悦全系统可比RevPAR同比下滑89.4%。
【裁员】6月,凯悦开始了在其全球业务实施裁员和职位重组,裁员1300余人,这些人员涉及到各区总部,但不涉及单体酒店。
温德姆:大中华区业务被合并
【亏损】温德姆第二季度净亏损为1.74亿美元;RevPAR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1%。
【裁员】温德姆早在5月进行了全球架构重组,其中大中华区与东南亚环太平洋区合并。第二季度开始裁员工作,涉及270人左右,而2500人中的半数员工采取减薪和缩短工作时间的方式以节约开支。
综上看来,二季度是全球疫情相对严重的阶段,这些赤裸裸的数据反映出酒店集团的穷迫处境。
似乎在酒店行业哀鸿遍野的情况下,回暖较快的中国市场,也成了一块诱人的蛋糕。
顶着亏损,也要上。疫情打击了现有的业务,但确实没有阻碍国际巨头们在中国的脚步。
近几年在中国市场“一路高歌”的国际酒店,在2020年依然动作频频。
又有多努力:中国区复苏揭露的4个趋势
01 / 品牌拓展挺努力
方寸不乱才能赢,随着国内整体市场环境趋稳,又有一批新品牌进入了中国市场。
洲际带来了逸衡和Voco。
逸衡主打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首家酒店落地南京目前已经开业。目前逸衡在华拥有12家在建酒店,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和热门旅游目的地。
(图源:洲际酒店集团)
Voco则是洲际旗下的一个高端品牌,诞生于2018年,属于奢华舒适的调性。这次洲际选择在武汉签约大中华区第一家Voco酒店,采用挂牌单体酒店的方式运营。
希尔顿和凯悦选择与我国本土的企业强强联合。
6月,希尔顿宣布和碧桂园核心联盟企业凤悦酒店及度假村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希尔顿惠庭酒店品牌中国区的运营,将由凤悦全权负责。
惠庭的定位是可长住型酒店,适合家庭亲子客群。希尔顿希望在未来数十年能将该品牌在中国开出1000家,扩张的野心也是蛮大的。
凯悦和首旅如家的合作要追溯到2019年。其实去年两家已经成立了合资公司,宣布推出全新品牌逸扉酒店UrCove by HYATT,今年顺利开业。
逸扉目标是中高端商旅客群,目标是5年开店300家。不同于高端品牌“把客人当上帝”的服务理念,逸扉酒店的理念是“把客人当朋友”。
温德姆旗下华美达安可酒店品牌项目选择了崇礼。其实该品牌不算新人,在中国已经积累了六年的经验。这个新项目亮点一是大——是该品牌全球最大的项目,酒店+公寓;二是聚焦冰雪旅游,标志着温德姆在旅游产业领域更加全面的覆盖。
趋势一
强化品牌,细分客群
虽说旅游不讲究什么品牌,但是酒店品牌相信没有人不看重。
疫情后,以往传统的商旅、会议住宿需求下降,而高端奢华、亲子度假、运动健康等主题备受推崇。随着中国消费者需求细分,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将会更加明显。可以看到,国际酒店布局品牌的策略也越来越接地气。
手握多个品牌的酒店集团,需要花心思打好这副“牌”。不同价位、不同定位的品牌面向的市场有差别,吸引的人群也不同。放对品牌,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02 / 市场下沉很努力
做下沉市场,似乎成了所有商家心照不宣的工作。
酒店行业也不例外,倒也不是说想做下一个 “拼多多”。在酒店行业,下沉市场对于这些资产&资历都很牛的国际联号来说,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宝地。
万豪似乎盘算着把高奢品牌默默开遍所有准一线城市。
6月,丽思卡尔顿在南京新街口商圈华丽登场。8月,银川JW万豪酒店与银川万怡酒店双品牌开业;昆明喜来登酒店和昆明德尔塔酒店同期启幕。而大中华区第七家W酒店预计很快就要和成都人民见面了……
开业当天,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邀请多位中国知名明星到场剪彩(图源:万豪国际集团)
洲际的特许经营模式在2020年迎来第100家开业的里程碑。洲际大中华区CEO周卓瓴表示,该模式引入中国四年以来,已经是加速渗透三四线城市的“中国动力”。在中国市场,特许经营从过去的小众地位转变为主流管理模式,受到本土业主的青睐。
去年底,恰逢希尔顿集团百年华诞之际,希尔顿正式揭幕了在华的里程碑式重磅产品——希尔顿花园酒店全新版。疫情并未影响花园酒店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希尔顿花园已经成功签约了近70家酒店,多数落地在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核心经济区。
趋势二
市场下沉,开枝散叶
麦肯锡《2020年中国消费者报告》显示,我国的中产阶级人群数量急剧增加,三、四线城市中有1/3以上的家庭(34%)达到富裕家庭水平。
这个年头,没有人会死守着北上广深价格昂贵的地皮不放。下沉市场它不香吗?中产阶级壮大、消费实力提升,酒店的争夺战自然从一线城市打到了下沉市场。
然而,面对全新的客群和消费习惯,一向“高贵”的国际品牌会不会水土不服尚未可知,而服务质量是不是名副其实还有待商榷。扩张期过后,在下沉市场扎堆的酒店们还将面临后续的经营、回本、盈利等等考验。
03 / 学懂营销特努力
2020年,旅游业哪个领域吃直播红利最多?
你一定会回答酒店。尤其是这些国际品牌。
今天在梁建章的直播间挂几个爆款,明天在飞猪搞个超品日,后天上新一下外卖菜单和中秋节的月饼礼盒——2020年的酒店营销,愈发依赖线上渠道。
酒店集团和OTA的关系经此疫情,变得日益融洽。
当“随心飞”满天飞的时候,雅高和飞猪出手了。三档不同价位的随心住,算是比较有诚意的一款产品。
洲际先是在携程开设了旗舰店,打通会员权益。最近,他们还和蚂蚁集团达成合作全面接入芝麻“信用住”体系,成为首家与芝麻信用打通官方预订渠道支付的国际酒店集团。
高星酒店入住时往往要缴纳高额押金,是一大不便,免押服务对消费者来说确实非常友好。
除了在OTA上卖出更多的间夜数,疫情期间酒店终于让其餐饮部门发光发热。
淘宝直播是一种解决办法,饿了么是一种解决办法,但酒店绝不能只靠着云吃播和送外卖活下去。
于是就有了万豪的588元早餐月卡。卖成了爆款。
不想在餐厅吃,希尔顿可以带你去野餐。
趁着疫情之后的春季野餐热,希尔顿精致的野餐套装和酒店的管家服务让不少人体验了一把凡尔赛的感觉。
(图源:深圳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
趋势三
进军直播,花式预售
营销的本质,在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和思考。并不是每家酒店入驻所有OTA、开全双微快抖就完事了。
把握疫情后旅游需求,国际酒店集团正在加速适应并运用中国式套路的营销方法,直播和预售活动效果非常显著。不过疫情彻底过去,经营恢复正轨的时候,酒店还需要这些吗?
不一定。但需要牢记的是,住宿业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大方向。
04 / 活下来,努力努力再努力
最后再聊回雅高洲际的八卦新闻。
合并从长远来看是好事。两家的业务存在互补性,雅高在欧洲无人能及,而洲际在美国以及大中华地区的业务更有优势。同时合并之后品牌将进一步扩充,好处自然也不用多说。
不过,据外媒的报道来看,谈合并为时尚早。首先是因为疫情对于酒店业的冲击过大,在不稳定的状态下不宜进行整合;第二是资本因素,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锦江仍是雅高的大股东,实益雅高持股13%、拥有投票权17%,想要推进合并,必须要得到大股东的支持。
雅高已经在加速推进轻资产转型,预计将在2022年底前完成总额为2亿欧元的成本压缩计划。洲际也曾称可能会进行业务整合。
温德姆早在5月就进行了全球架构重组——将从原先的5个分区重组成为3个分区,受此影响,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刘晨军已经离开公司。由于中国的业务占温德姆集团整体的比重不大,将大中华区并入亚太区并不让人意外。
趋势四
业务重组,渴望抱团
国际集团的运营体量庞大,疫情之下缩减业务架构、减少开支有利于其脱离疫情的不利影响,轻装前行。
不过这些大家伙想要在如此糟糕的市场环境下合并,建议还是等一等再考虑。目前来看,节流维稳才是各家酒店巨头的当务之急。
在刚刚过去的暑期,跨省游恢复开放,酒店的入住率正在慢慢回升,有些地方还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相信等待第三季度的成绩出来,大中华区会为全球的住宿行业带来更多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