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旅游业盲盒化,靠谱吗?

  
抽的刺激,退的利落,玩的爽快。

内容详情:

现如今,一切都可以盲盒化。从最初的Sonny Angel到后来一路冲到上市的泡泡玛特,显然盲盒具有点石成金的魔法。

 

本来只是泡泡玛特等玩偶公司推出盲盒,让年轻人趋之若鹜尝鲜。逐渐这股盲盒风吹遍各个领域,“赌一小把”成了大家的日常生活。

 

优酷推出了乡村爱情盲盒,剧迷瞬间热情被点燃,找到了新的剁手方式,于是上线后秒空。但很显然,盲盒已经不再局限于IP形象和玩偶。

 

 

河南博物院在淘宝推出的考古盲盒,风大到网上的盗版货频出还供不应求。又能考古又能感受盲盒带来的刺激未知感,可以说是将盲盒与文创产品结合最成功的尝试。

 

很快某电商也推出了9块9的生鲜盲盒,年轻人发现可以借此摆脱每天的灵魂发问:晚上吃什么?

 

之后,中国图书网也推出了阅读盲盒,表示“阅读不设限,拯救选书困难症”。除了图书,盲盒里还搭配了帆布袋、笔记本等等文创产品,引起了粉丝抢购热潮。

 

 

除此之外,还有宠物盲盒、文具盲盒、潮鞋盲盒……终于,在几乎整个行业都刮过这阵风之后,旅游业也刮起了盲盒风。

 

01 同程旅游的盲盒初心:年轻化

 

同程旅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2021年清明节,同程旅行推出了“目的地盲盒”活动。

 

用户花费98元就可以购买一张指定出发地、目的地和日期随机的国内单程机票。如果不喜欢,可以全额退款。

 

根据同程推出的数据,盲盒活动吸引了近2000万用户参与,消费者自发在抖音及小红书上发起的相关话题播放量,更是累计突破2亿。 

 

 

对于同程旅行来说,这无疑是一场非常成功的营销。

 

且不论机票盲盒是否成功清库存,单是这波“盲盒”带来的年轻流量,对于同程来说,就已经足够达成了他们的初心:打动年轻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马蜂窝和小红书这种非传统OTA来为旅行种草,OTA如何争夺年轻一代的注意力,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业者关注的话题。几乎各大OTA和旅游平台都在尝试推出旅游内容营销。以内容带动销量,毫无疑问就是对走进年轻人的一次尝试,而旅游盲盒的推出,几乎达到了同种类内容营销能期待的最好结果。

 

这也是这波盲盒热度,雷声大雨点小,但仍旧有大量商家跟风的原因。

 

事实上,同程的初心一开始就不是清库存,更不指望能有多少人因为开出的盲盒就真的跳上飞机说走就走。要不然也不会设置简单明了的退款政策。那些开出的工作日尾单机票,真正的目的可能就是吸引大家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分享和种草,从而进一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注意力。

 

免费的广告,何乐不为?

 

这也是同程能获得成功的关键,极低的参与门槛+花98元抽一个刺激的感觉+还能退回来的机票款。成功达到了同程和消费者的真正双赢。

 

02 其他OTA跟风盲盒:拉新才是正经事

 

紧跟同程脚步,4月20日,飞猪推出了66元的机票盲盒,4月21日,去哪儿上线了“机票盲盒”和“火车票盲盒”产品;携程也于4月19日- 5月12日期间开启了“城市随心选盲盒”活动。

 

和同程一开始想在年轻人中间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同,其他各家的玩法,多少有点开始尝试“得寸进尺”。除了在年轻化的圈层中打造口碑,更想拉到一些实打实的流量。

 

由此,各家也开始了对于规则和玩法的新一轮升级。飞猪盲盒,用户通过分享链接给3位好友才能获取盲盒抽取资格。去哪儿网的盲盒活动也同样要先请三位好友助力助力,才能购买盲盒。

 

 

一顿社交裂变之后,获得新流量自然是板上钉钉的事。

 

显然,玩到这一步的时候,形式已经大于内容了。在泡泡玛特玩盲盒,拆了之后还能把Molly摆在家里。但是各大旅游OTA推出的旅行盲盒对于用户来说,可能退的要比兑的多。随机的日期,随机的目的地,绝对的尾单产品和贴钱做出的盲盒产品,拉新引流的迫切,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每个OTA在营销争夺战上针对年轻人推出更多的玩法。

 

至于后续的兑现与所谓真正的出游,反倒变成了不重要的“售后”。热热闹闹的机票盲盒不过就是营销的噱头,对于完成了拉新KPI和月活的OTA来说也许是一场不小的成功。

 

但也仍旧希望,目的地盲盒和飞行盲盒,能守住消费者的底线。让真正热爱出行,想要通过盲盒去旅行和感受的消费者,有良好的兑换出行体验。不要最终走上随心飞变闹心飞的老路。

 

抽的刺激,退的利落,飞的爽快,才是目的地盲盒促销应该有的模样。

未经旅业链接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
  评论列表
已有 2 条评论
验证码:

(评论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注我们+

精选最有价值要闻,每周定期发送。预览最新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