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被困在网红营销中

  
成也网红,败也网红。

内容详情:

#清明长沙旅游有多挤#

#长沙成五一热门旅游城市#

长沙美食游攻略刷屏

……

 

五一假期将近,网红城市长沙频繁地出现在微博平台的旅游话题讨论中。OTA数据同样印证,除了传统的北上广琼之外,以长沙为代表的中西部网红城市,依然是游客五一出行的首选。

 

微博截图

 

提到长沙,你一定会想到永远在排队的茶颜悦色;提到重庆,便是赛博朋克风的8D城市景观;提到西安,脑海中浮现出灯火灿烂的长安不夜城……

 

在不知不觉中,去网红城市打卡,变成了一种旅游情怀。新一代网红城市的形象,通过微博、小红书、快手抖音中的海量内容,深深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而这一切的背后,关于城市旅游未来的想象力,却逐渐陷入了网红营销的漩涡中。

 

 

01 网红力 推动城市旅游崛起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年轻中产一代的崛起,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被重塑,旅游习惯亦是如此。

 

一众处在第二梯队的旅游城市,被社交媒体捧成了网红。《小红书2020年度城市榜单》上榜的上海、广州、长沙、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三明、呼伦贝尔、甘孜10个城市,大部分都是我们熟识的网红城市。

 

《小红书2020年度城市榜单》

报告指出,城市的名片正在Z世代的手中改变。例如,在小红书上搜索长沙,跳出的全部是探店、小吃街、美食攻略等内容。现在来长沙玩,去网红餐厅吃饭是第一要义,逛景点什么都是次要的。“口味”成了长沙代表性的POI。

 

小红书上的长沙相关笔记

 

通过短视频、短内容的推波助澜,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因网而红,享受了互联网的巨大红利。

 

重庆旅游和民宿的爆发式增长,就和重庆成为网红城市的时间同步。途家数据显示,2017年底重庆民宿只有5000家,到2018年底,已经超过33000家,数量猛涨六倍。

 

不难发现,无论是传统景点,还是新建地标,一旦贴上/被贴了“网红”的标签,在社交媒体上加以包装宣传,就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拍摄打卡;游客再将自己的体验内容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便可以让网红效益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02 网红城市崛起 然后呢?

 

 

没错,抓紧时间成为网红城市,旅游收入便滚滚而来。但每座城市在这场追名逐利的游戏中,确实也很疲惫。发展到现在,任何一个网红城市都不再纯粹。

 

“真没觉得洪崖洞,轻轨,有什么了不得。” 一名重庆的知乎网友这样评价到。在市民的眼中,自己的家乡成为网红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事。

 

知乎截图

 

正如网友所说,由于外地游客大量涌入城市的网红景点旅游,人流、交通拥堵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同时而来的还有网红旅游区物价上涨、商业乱象,这对本地人的生活其实已经造成了困扰。

 

李子坝轻轨站(图源:网络)

 

网红化对于城市旅游发展是一把双刃剑。首先,一味追捧网红,对于目的地旅游资源实则是浪费:大量游客集中在几个景点,而更多的旅游资源无人问津,并不能有效地带动该城市旅游每个区域都实现增收;其次,一个城市网红味过重,必然会走向庸俗:千篇一律的打卡照,固化的旅游推荐关键词,对城市形象是无形的损害。

 

当人们不知道一个城市除了网红景点还有其他什么可去之处,对于旅游业来说是很可悲的事情。

 

 

03 旅游内容营销应找回初心

 

 

被网红经济裹挟着前行的,不仅是城市,当然还有旅游业本身。

 

一方面,旅游业遭到短视频平台、流行社交APP入侵后,旅游内容逐渐“碎片化”,走心的旅游攻略越来越少了例如在以长攻略起家的旅游社区马蜂窝和穷游上,短内容也成为了主流,当刷过大量的攻略后,人们才发现所谓的“小众行程”其实是人尽皆知的“网红打卡”大众路线。

 

另一方面,旅游营销逐渐“网红化”、“快消化”,形式大于内容的营销方式让旅行体验大大贬值。这两年,航司、OTA相继推出盲盒旅游产品,看似超值的盲盒,却在实际使用中被曝出挤兑、退款难等问题。中消协近日发布“五一”消费提示,其中提到“机票盲盒”时表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理性看待,“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可取。

 

旅游业迎合潮流是没错的,但很多情况下,旅游业不能模仿快消品营销做到“来得快去得快”。目的地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产品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游客出行决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想要成为网红,同样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甘孜出了一个丁真,但之后没有更多“丁真”出现。河南因为《唐宫夜宴》收获了关注,但倘若其他城市复刻一个差不多的节目出来,会不会被认定为跟风呢?

 

回归旅行本身,在绝大多数游客看来,目的地的旅游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水平,比它的网红招牌更加重要。“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城市旅游发展又何必钻牛角尖,刻意迎合某个网红潮流?

 

百花齐放才是春,中国城市,应该找回自己的模样。

未经旅业链接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
  评论列表
已有 4 条评论
验证码:

(评论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注我们+

精选最有价值要闻,每周定期发送。预览最新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