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的荒诞打卡生态,不止一个“蝴蝶结阳台”

  
武康路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内容详情:

前段时间,一个挂着粉红色蝴蝶结的阳台,让上海的网红街道——武康路,又火了一把。

 

和“蝴蝶结阳台”一起出名的,还有一位在这栋楼中独居的老奶奶。据报道,“五一”期间,每天都有超过千名游客来到这个新晋网红阳台下打卡,楼下响起此起彼伏的呼唤声:奶奶!奶奶!一开始,老奶奶偶尔会在小阳台露面,向大家打招呼。

 

小红书视频

 

 

打卡?还是打扰?

 

 

5月8日,有消息称,武康路网红阳台上的粉红色蝴蝶结已被拆除,洋房门窗紧闭。原来,不堪其扰的老人家已经被亲属连夜接走。

 

美丽的蝴蝶结阳台最终回归平凡,不免让人遗憾。而打扰到这份“小美好”的,不仅仅是热情过度的游客。

 

据了解,早在过年期间,老奶奶家楼下的邻居就提议在阳台挂上蝴蝶结,之后的几个月里,这个阳台并没有大火,只是偶尔有路人觉得好看会拍照po到网上。

 

“蝴蝶结阳台”突然爆火,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意外。

 

在小红书平台上,不少用户评价:浪漫至死方休、空气中都是浪漫因子……这样的文案虽有些引流炒作的嫌疑,但不得不承认,构成“蝴蝶结阳台”这一风景线的元素过于恰当:鹅黄色的洋房、粉红色的蝴蝶结、碧绿的梧桐大道、慈祥的老人……在很多外来游客心中,上海式的罗曼蒂克就该如此。

小红书截图

 

其走红时机,也正值旅游爆发的五一小长假。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五一”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1688.9万人次,而这个“蝴蝶结阳台”恰恰地处上海的网红马路之首——武康路。

 

网红打卡究竟是好是坏?针对此事,网络上引发了讨论。从现场情况来看,被种草去打卡的人不在少数,为武康路带去了游客;但激增的客流也确实造成了扰民问题,许多网友呼吁不打扰才是真正的温柔”,游客在打卡时应该理智,也有人犀利指出,当前网红打卡文化有些畸形

 

网友评论

 

针对网红阳台事件,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也表示,在上海旅游,是典型的都市型全域旅游,它的特点是主客共享。“市民是游客,游客也是市民。游客在体验美好风景的过程中,本身也在创造美好的风景。游客行为的文明程度、出游的文明行为成为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呼吁,希望游客和市民共同营造宁静、雅致和文明的上海全域都市旅游生态。

 

 

武康路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上海对于网红打卡的风气格外包容,武康路近年的走红,多半也是拜网红打卡所赐。

 

2012年,号称拥有“全城最好吃的法式面包”Farine面包店在武康路开业,后续由于卫生丑闻爆出,店铺直接被查封。除了Farine面包,武康路上归属于同一老板的包括Rachel's、FranckBistrot、LePetitFranck、Grains和WIYF在内网红店铺陆续关门大吉。

 

Farine面包店(图源:微博截图)

 

网红店的集体撤退让武康路经历了短暂的沉寂,不久后,国际网红店%Arabica咖啡的入驻让这条街道满血复活了,更多的brunch店、咖啡店、冰激凌店开业,越来越多年轻男女涌入武康路,开启自己的沪式小资打卡之旅。

 

如今到武康路去旅游,有三件事是游客标配:在咖啡店喝一顿网红下午茶,买一个网红冰淇淋,再拿着冰淇淋在网红的武康大楼前面的最佳拍摄点拍一张照片,妥妥的沪式罗曼蒂克。

 

住在这条街上的作家廖信忠最近发表了一篇有关武康路的文章,其中提到:“每天,在武康大楼前的几个路口,有无数人聚集,他们全都做着同样的动作,拿起手机仰头拍摄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图源:网络)

 

走一次武康大楼朝圣之路、在武康大楼前被交警吼一次、街拍被共享单车撞一次、跟哥哥在墙边留下同款照片、早晨七点体验网红有多努力、街拍时被老法师强行围拍、漫步站在漫天发情的梧桐下(春季限定)、吃一回武康路特色小吃、吃大包反矫情、站在中介店前思考人生……(廖信忠总结来上海武康路旅游,一定要体验的十件事)

 

在廖信忠观察看来,随着武康路的网红效应越来越强,这条街道已经自动成为了一个景区,迎接着游客的“朝圣”和无数小红书网红的镜头检验。

武康路上被流量明星带火的一堵墙

 

不过,去掉网红打卡之外,这条街道又给游客留下了什么呢?这大概是上海的城市建设者们需要反思的事情之一。

 

“建筑可阅读”是上海近年来城市建设、文旅建设的重点工作,其中武康大楼街区也是上海“建筑可阅读”微游线路的重点推荐。

 

作为旧上海最高级的住宅区之一,武康路拥有多个优秀历史建筑,“蝴蝶结阳台”所在建筑武康路129号就是其中之一。上海期待游客能更深入地了解街区内的历史文化,而事实上,慕名而来的路人只会关注蝴蝶结和老奶奶。

 

武康路129号(图源:网络)

 

是游客不买账吗?其实责任也不能全盘推给游客。

 

反过来想,城市有没有给到游客充足的体验、学习机会呢?上海的“建筑可阅读”花费大量心血,在全市几千处建筑设置了二维码,专业讲解、英文导览、语音、视频播放、VR应有尽有,但大量历史建筑由于客观原因不对外开放,可以说看不见也摸不着。冷冰冰的屏幕中出现的讲解词,无法让疲惫的游客提起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于是,游客转而投向“花钱就能买快乐”的网红店,一家又一家网红店、一个又一个打卡点人头攒动,游客忙着排队买咖啡和冰激凌用于拍照,谁会有暇顾及武康路的历史和文化呢?

 

上海的文旅资源纵然很丰富,但游客更期待见证有人情味的故事。当浪漫可以快速复制,浪漫本身也开始消亡。“蝴蝶结阳台”和网红奶奶,在结束了短暂且荒诞的走红之后,或许也提醒了我们,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在于千篇一律的景色,而在于不期而遇的惊喜。

未经旅业链接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评论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注我们+

精选最有价值要闻,每周定期发送。预览最新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