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在线旅游 > 正文

“网红墙”引爆成都背后: 新旅游时代“景点”已被重新定义

2018-07-10 14:13:26  |   来源:本站原创

摘要: “网红墙”成功地引发了用户的裂变式传播——在成都人乃至全国年轻人的朋友圈、微博上“砸”出不小的声响。

潮拍达人们的“宇宙中心”,今年从北京三里屯搬到了成都太古里。

 

即使撞上了世界杯这样的全民热点,2018年夏天到太古里的“网红墙”拍照片仍是成都年轻人朋友圈里最时髦的事。“网红墙”成功地引发了用户的裂变式传播——在成都人乃至全国年轻人的朋友圈、微博上“砸”出不小的声响。

 

“攻略全世界网红墙”是马蜂窝旅游网的一个线下营销活动,其成功背后是对年轻人品味和需求的精准洞察。在诸多在线旅游平台中,马蜂窝以年轻时尚的品牌调性著称。当然,他们也最不按常理出牌,信奉“抓住年轻人的眼球就抓住了市场”的商业哲学,善于制造并营销各种IP。

 

 

2017年12月7日,马蜂窝在潮人圣地——北京三里屯,第一次“搬”来12面世界各地的“网红墙”,立刻在寒冬引发了惊人的排队热潮。而今年,这种热潮延续到了成都,每天超过4000人在成都远洋太古里负一层的活动现场排队等候入场体验。与此同时,更多品牌的加入也让这场营销变得更加有趣,在网红墙北京站有小象馆、黄小厨、蜻蜓fm等品牌联合加盟,在成都站则加入了“互动机黄小鹿”帮助体验者现场打印照片。

 

 

可以看出,马蜂窝在“网红墙”活动中试图构建出全新的旅游场景,以完成品牌形象具象化。那么,马蜂窝如何做到将自己的品牌理念更生动地传递给目标用户?

 

“网红墙”原本都是全球各地一些特别的墙或涂鸦,因为受到年轻人欢迎,并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而成为新一代旅行者们必须要“打卡”的景点。马蜂窝则把全世界的网都红墙复制到了中国——在每一季选择一个潮流城市展示12面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网红墙——在空间交错之中,将一个全新的旅游场景呈现在世人眼前。

 

在现实中,这些来自全世界的“网红墙”,实际上并非传统意义上卢浮宫、故宫这样的“旅游景点”,而是由年轻人自己创造,自己发现,再通过Instagram、马蜂窝这样的社交平台分享,共同成就的更为时尚的“新景点”——而这也是马蜂窝CEO陈罡所一直所说的“新旅行”概念。

 

在马蜂窝看来,年轻旅行者正在旅行中发现更多美好,更多融入目的地的文化与生活,感受当地更为时尚的一面。在这样的新旅行时代,景点也早已经不那么狭隘,它可以是一家小店更可以仅一堵高墙。

 

“攻略全世界网红墙”正是传达这一信息。当体验者沉浸在12面网红墙中,阅读和拍照,仅仅是这场营销的开始。体验者在拍照的同时,可以通过马蜂窝APP扫描每一面墙上的二维码,获取更多关于这些墙的旅游攻略和背景信息。这也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用照片“伪造”一次旅行,甚至因此开启一系列真正的“网红墙之旅”。

 

当年轻人把这些照片分享到朋友圈获得好友点赞的时候,马蜂窝对与体验者的沉浸式场景营销,就悄无声息地完成了。

 

 

“一面墙,就可能触发一个新的旅行灵感。”马蜂窝未知旅行实验室负责人王雪琳说,马蜂窝一直在洞察年轻一代旅行文化的变化。在年轻人的社交网络中,图片、视频都是他们记录和分享旅行经历的方式,也是社交媒体中简洁高效的传播介质。对于年轻的旅行者而言,没什么比一组美美的图片或视频更能吸引注意力。

 

来自旅游、时尚、生活方式等领域的自媒体红人来到线下场景体验,再通过照片和视频分享给线上的网友,激发网友的参与意愿,进而产生更多的内容分享,最终引爆社交网络上的裂变式传播。微博#攻略全世界网红墙#话题在众多热点话题中脱颖而出,收获上万条“真人秀”和千万量级的阅读。

 

裂变式传播最重要的特点,是不通过利益诱导,而激发人们自发的分享和传播。在这一点上,“攻略全世界网红墙”无疑是个成功的典范。参与者们在分享内容和交流互动中感受到乐趣。每组“网红墙”的照片下,人们都在交流“这是在哪里”“活动到什么时候”以及“现场有什么好玩的”分享者也乐于一一解答,为更多人提供帮助。

 

如果说世界杯期间的央视广告,是马蜂窝面对数亿潜在用户进行的“空中轰炸”,那么“攻略全世界网红墙”则是针对其固有客群更精准的“地面打击”。当人们全身心地沉浸在马蜂窝精心打造的空间场景中,他们传播的不仅仅是精彩的照片和视频,也是关于马蜂窝和旅行的好心情。

 

 

(注:本文内全部图文来源于马蜂窝旅游网,版权归属原作者或网站所有。)



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资讯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评论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编辑原创

浪漫马来,造就梦幻蜜月
来浪漫的马来西亚 享受浪漫蜜月时光
专访 | 帝国大厦观景台总裁:“我们的友...
帝国大厦,以其超过92年的品牌历史,已经牢牢成为“纽约市的代名词”。因此,来...
    关注我们+

精选最有价值要闻,每周定期发送。预览最新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