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18:07:54 | 来源:本站原创
2025年5月,加拿大旅游业迎来一年一度的高光时刻——第49届加拿大国际旅业展会(Rendez-vous Canada)在马尼托巴省温尼伯圆满落幕。会场内,来自全球的买家、卖家与媒体穿梭于展台之间,围绕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市场复苏、产品升级与合作机遇展开深入交流。这场连接世界的旅业盛会,不只是一次商业洽谈的集结,更是洞察全球旅游趋势的窗口。
在展会现场,旅业链接(Travel Link Daily)有幸专访加拿大旅游局(Destination Canad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Marsha Walden 女士,围绕“新旅游市场趋势下,加拿大如何构建自身独特竞争力”展开深度对话。她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市场复苏、目的地推广转型与重塑的加拿大故事。
01 全球旅游正在重构,从数量回归到价值驱动
“疫情期间,全球人民重新意识到旅行的意义。”Marsha Walden 女士开门见山地说,“当人们被困在家中,那种对世界的渴望被无限放大。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种情感的觉醒。”这一心理变化带来了游客行为的深刻转变——从“打卡式走马观花”转向“沉浸式情感连接”;从“价格敏感型”变为“价值导向型”。旅者不再只看景点,而是希望通过旅行实现外部的探索与内在的满足。
她指出,美国作为加拿大传统的第一大游客市场,在边境重新开放后率先恢复强劲增长,欧洲市场紧随其后。英国、法国游客呈现双位数增长,澳大利亚维持稳定输出。而亚洲市场复苏则呈现出更强的复杂性和潜力。
“去年中国市场同比增长43%,已成为亚太地区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客源市场。”她补充说,“虽然整体还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中国游客的消费力显著提升,展现出新中产人群对‘高质量、深体验’旅行方式的渴望。”这一现象背后,是一场正在悄然发生的代际更替——年轻游客正重新定义旅行的需求和意义。
02 从差异化定位到品牌重塑:加拿大的全球战略
面向2030年,加拿大旅游局制定了一份长远的发展蓝图——目标是在该年前实现旅游相关收入达到1600亿加元,并将加拿大打造为全球七大旅游强国之一。
这一战略并不单纯追求游客数量的增长,更强调长期的可持续价值。Walden女士表示:“我们不仅要吸引游客来,更要确保旅游的收益能够惠及当地社区、保护自然环境、尊重原住民文化。”
她举例,在班夫国家公园实施游客承载量管理时,短期内入园人数或有所下降,但长远来看,公园的自然生态与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反而增强了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在冬季旅游领域,这种思路正带来一场“反季节”的结构性转变。温尼伯的加拿大人权博物馆,以深刻的人文体验吸引国际游客;马尼托巴省的北极熊生态观测项目,更是将深秋初冬的体验变得独一无二。
03 冬季场景构建与情感价值的释放
在全球冰雪旅游资源的竞争中,加拿大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超长的雪季、广袤的极地带以及世界上最纯净的夜空之一。
Marsha Walden 女士以画面感十足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季节性重构”的旅业图景:“在魁北克的冰酒店睡一晚,喝一杯在零下三十度中冒着热气的可可;在沿海的小镇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在惠斯勒黑梳山体验世界级滑雪道……这不是对严寒的忍耐,而是一场美学与极限的结合。”
她透露,未来五年,加拿大政府计划重点布局极地列车、冰雪营地、温控观光廊道等新型基础设施,让“可达性”与“可感知性”同步提升。“我们不仅要让游客能够在物理层面到达冬季目的地,更要唤起他们情感层面的向往。”她说,“当旅途不再只是走马观花,而是一次通往内心世界的冒险,它的价值自然会水涨船高。”
04 多元文化与生态稀缺性:打造无法复制的旅行记忆
Marsha Walden 女士始终强调,加拿大的独特竞争力,不在于人工打造的景观,而在于它那“世界上最难得的稀缺资源”——未被破坏的自然生态与文化多样性。“你可以在这里进入全球最原始的北极荒原之一,也可以在温哥华岛体验英式花园与亚洲美食文化的交融。”这种“双重世界”共存的优势在年轻一代中产生强烈共鸣。新一代游客将“与自然连接”列为旅行首要动机,而加拿大,恰恰是那个能在原始荒野中讲出现代故事的国家。
后疫情时代的旅游,不再只是一次简单的出游,而是一次心灵的重启。作为一个横跨六个时区、兼容极地与森林、城市与郊野的国家,加拿大正以它独有的节奏,重新定义“旅行”二字的意义。在全球旅游价值体系被重构的此刻,加拿大并没有简单复制旧路径,而是主动引导潮流:通过可持续的理念、差异化的产品、精准的市场策略,让世界看到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