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大考年风波不断 景区在上下求索中做对了什么?

  
曾经景区狠得下心来割游客的韭菜,那么如今是否愿意走点心,用诚意来挽回游客呢?

内容详情:

乔家大院被取消质量等级、上海迪士尼“翻包”事件、网红玻璃栈道关停……今年对于我国的各大景区来说,可谓是风波不断。国内旅游进入短暂的冬休淡季,但各地的景区整改工作依然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受到处理的景区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很多景区也不再坐以待毙,实行调价、限流等措施,主动做出了改变……

 

文旅部重拳 景区从漠然到自省

 

 

文旅部今年开展的景区整改提质行动,堪称前所未有的“大整改”。11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已经复核A级旅游景区5000多家,1186家景区受到处理,其中405家受到取消等级处理。同时,文旅部强调要持续保持市场整治高压态势,想必这次整改的力度和时间要超出以往的先例。

 

众所周知,景区拥有了5A这块风光的金子招牌,就相当于拿到“铁饭碗”;同样丢了5A,对景区也是极大的重创。自2015年来,有4家景区被摘牌(其中2家已经恢复5A等级),而乔家大院是文化和旅游部部组建后第一个被摘牌惩罚的景区,因此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反应。

 

知耻而后勇。第一批被处理的景区纷纷自省。

 

8月初乔家大院景区暂停运营十天,进行整改提升,恢复营业后,景区内1050平米商业区被彻底取缔,关掉了29家店铺,变为游客休息区。尽管票价仅仅下调二十几元被诟病毫无诚意,但景区内部多少洗刷掉了浓郁的商业气息。

 

(图源:梨视频截图)

 

被限期3个月整改的峨眉山景区,更是“痛下狠手”,除了解决文旅部反馈的39个问题,景区还自查出27个问题,并出台了史上“最严”的景区旅游秩序规定,其中明确喊客拉客3次以上会被拘留5至10天,严厉打击黑车、黑导游、宰客等现象。

 

此外,颇受外界关注的,还有在摄身崖安装的一道1.8米高的玻璃墙。峨眉山金顶的摄身崖曾经在2018年的8-9月半个月内连续发生三起游客跳崖庆生事件,使得这个佛教圣地 “颜面尽失”。在这次大整改期间,峨眉山除了将玻璃墙提上日程,还在索道进站道路旁的崖边修建了百余米长的水泥护栏,并加以保安值守。

 

摄身崖金刚嘴周围建起玻璃墙(图源:封面新闻)

 

突如其来的大考,暴露了景区大大小小的毛病。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无论政府还是景区,都一改往日的不作为,或多或少做出了一些让游客们满意的改变。卫生间干净一点、交通方便一点、纪念品走心一点,其实就足矣。

 

旺季限流、淡季降价 景区更有“自知之明”

 

 

节假日客流不堪重负,淡季门可罗雀,是所有景区都十分头痛的问题。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引导景区更科学地接待游客。

 

8月底,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2年5A级国有景区将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此前,故宫博物院、敦煌莫高窟、西藏莫高窟等热门景区都已经实行网络预约门票制并限定了最大客流量。

 

曾几何时,每遇节假日的八达岭长城上,都是一幅填满游客的火爆场面,除了寸步难行,游客几乎体验不到任何登临长城的豪情壮志。今年,八达岭长城也开始进行限流和预约购票,告别了“人挤人”的尴尬。据统计,在推行之后的两个月里,八达岭长城景区共接待游客223.1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8.04万人次,同比增长8.79%。游客人数增加了,但并未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

 

2018年黄金周人满为患的八达岭长城

(图源:人民图片)

 

因为地震受到重创的九寨沟景区,在今年下半年涅槃归来。面对游客高涨的热情,九寨沟表现地更为谨慎,采取了阶梯式的开放营业方式,从只接团队游客到对散客开放,单日限流逐步从五千人提升到两万人。

 

进入淡季后,各地景区又打出“折扣”牌,通过浏览各大景区的淡季票价,我们不难发现,今年的折扣力度幅普遍更高、优惠时长更长。

 

西藏在这个冬天推出了第三轮“冬游西藏·共享地球第三极”活动优惠政策,除寺庙景区外,布达拉宫等全区国有3A级(含3A级)以上景区免费游览,国有3A级以下和非国有A级景区门票在淡季价格基础上减半。

 

(图源: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官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给予省外的游客凭本人居民身份证享受广西A级景区门票挂牌价5折优惠。

 

现在国家也在鼓励错峰出游,景区抓住时机,利用门票减免恢复淡季的人气,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景区愿意自我反省、改过自新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但是这些改变最终还是落到游客身上,不能为改而改,最终游客得不到实惠。

 

乔家大院尽管拆除了商业区,但摘牌后居高不下的门票还是伤了消费者的心。上海迪士尼取消翻包改用X光机检,但是新推行的四档票价,最高价699又引起了新一波质疑……曾经景区狠得下心来割游客的韭菜,那么如今是否愿意走点心,用诚意来挽回游客呢?希望各家景区不仅做到知错能改,用心经营、盘活产业才是让景区走得更远的关键。

未经旅业链接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评论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注我们+

精选最有价值要闻,每周定期发送。预览最新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