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在线旅游 > 正文

五一小长假出游趋势:热度全面赶超清明 周边游持续火热

2017-04-25 14:30:17  |   来源:本站原创

摘要: 与此前的清明节假期相比较,国内短途旅行成首选,周边游人数上涨。

近日,中国领先的自由行服务平台蚂蜂窝发布了《2017五一出游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基于蚂蜂窝过亿自由行用户的问答、点评、搜索、预订等多维度行为数据,以及对近千名用户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对2017年五一期间的出游趋势进行了预测与分析。

 

报告指出,此次五一小长假是2017年春节之后,国内旅游市场迎来的第二次“小考”,与今年第一次小长假清明相比,五一假期在出游意愿、目的地热度、旅游产品价格等多方面实现了全方位赶超。

 

蚂蜂窝大数据显示,国内短途周边游在五一期间尤其火爆,导致相关旅游产品价格小幅上涨8%,预计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周边热门目的地,将有大量游客蜂拥而至。杭州、成都、广州成为国内最热门三大城市,四川、湖南、云南的周边游产品最畅销。

 

小长假密集来袭,国内短途旅行成首选

 

“拼假”旅行虽然渐成潮流,但今年五一假期并非“拼假”旅行的绝佳时机——人们需要足足请4天假,才能拼出一个9天长假。调查显示,清明已有出游经历的人群当中,63%倾向于五一不再出游。蚂蜂窝面向近千名用户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显示,在不出行人群中,近36%的上班族因为请假时间过长,才不得已放弃了此次小长假。

 

不过,五一反而会反超清明成为春季新的旅游小高峰。蚂蜂窝数据研究中心负责人马禹涛表示,这并不会导致出游人数的下跌,从各方面数据看,人们的旅行热情正在随着天气的转暖而升温,更多清明没有完成出行的人群仍将在五一假期走出家门。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37%的用户在相隔不到一个月的清明与五一假期里,都已完成或制定了旅行计划,可谓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长假。与大部分旅行者类似,这些旅游爱好者的五一计划也以国内短途旅行为主。

 

国内周边游火爆,价格小幅上涨

 

报告显示,五一出游人群以4至6天的短途旅行方式为主,出游人群主要来自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成都、南京、重庆、天津和苏州。

值得注意的是排在后两名的城市——天津和苏州,分别是北京和上海的周边城市,为2017年首次出现在榜单中。在周边游火爆的背景下,当地居民为避开因大量客流涌入而导致的城市拥挤,而纷纷选择出游。

 

另一方面,五一期间的国内热门目的地城市分别为杭州、成都、广州、大理、厦门、桂林、北京、青岛、长沙、上海。与清明假期相比,长沙的热度有明显上升,成为新上榜城市。大数据显示,对于长沙,游客最感兴趣的景点分别为橘子洲、坡子街、太平街、世界之窗和湖南大学。

 

国内游的火热也导致了相关旅游产品价格的小幅上涨。报告显示,五一期间境内游产品价格相比清明上涨8%,而出境游产品价格则相对下降2%。

 

其中,四川、湖南和云南的2-3日周边游产品最畅销。最热门的是四川 “九寨沟+黄龙+熊猫乐园”路线,湖南“大峡谷景区+玻璃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路线,以及云南“泸沽湖+登岛+往里格”路线。

另外,相当一部分旅行者选择错峰出行。报告显示,出行人数从五一假期前3天开始上涨,至4月28日达到顶峰,而实际上,五一假期从4月29日才正式开始。5月1日当天出行人数相比峰值下降26%。

 

美国游仍受热捧,东南亚国家占一半榜单

 

报告显示,对于仍然选择拼假的游客而言,距离较近的泰国和日本仍是大部分的首选,但远在西半球的美国也凭借超高人气克服了距离因素,在境外热门目的地榜单中占据第三名的位置。热度最高的美国目的地是加利福尼亚洲,著名城市有旧金山和洛杉矶。

 

此外,由于近期欧洲国家频频发生恐怖袭击事件,考虑到安全问题,中国旅行者更多把目光聚焦在相对安全且性价比更高的东南亚国家。欧洲众多国家中,除意大利外无一上榜。

 

五一期间境外热门国家分别为泰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意大利。

 

各大主题乐园热门,上海迪士尼再成榜首

 

五一期间最热门的景区仍然是全球各地的著名主题乐园。上海迪士尼长期占据着国内景区热度榜首,境外方面,日本和新加坡的主题乐园也是受到中国游客长期热捧的榜单常客。

 

除了在都市旅行,亲近自然的主题旅游也成为中国游客在五一期间的热门选择,无锡灵山大佛、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广东长隆野生动物园上榜。

 



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资讯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评论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编辑原创

浪漫马来,造就梦幻蜜月
来浪漫的马来西亚 享受浪漫蜜月时光
专访 | 帝国大厦观景台总裁:“我们的友...
帝国大厦,以其超过92年的品牌历史,已经牢牢成为“纽约市的代名词”。因此,来...
    关注我们+

精选最有价值要闻,每周定期发送。预览最新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