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目的地 > 正文

“免签”落地让比利时游客赴中国旅游热起来

2024-05-15 10:39:48  |   来源:环球

摘要: 这个“五一”假期,当你漫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广场,比利时的朋友可能正在中国广西体验民族风情。虽然假期已然落幕,但随着几大体育赛事即将在欧洲陆续启动,以及受今夏巴黎奥运会的连带影响,比利时的旅游吸引力有望继续上升,这一场关于跨境游的中比“双向奔赴”,还将持续上演。

比利时夏游更可期

 

这个“五一”小长假,在法国大文豪雨果赞叹为“美丽而宏伟”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广场,人们一定会发现不少中国面孔。在布鲁塞尔的大街小巷,中国游客拿着自拍杆拍下美好瞬间,品尝正宗的巧克力和华夫饼,在特色小店选购冰箱贴等纪念品,感受比利时的异国风情和文化魅力。

 

这里是欧洲的心脏地带,一直以来吸引着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世界各地旅行者——从宏伟的中世纪城堡到精致的哥特式建筑,从风味独特的巧克力到香醇的啤酒,这个国家的许多角落都隐藏着惊喜。

 

比利时四季分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虽然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但最佳旅行季节正是每年春末到秋初这段时间,即5月至9月间,尤其是平均气温22℃的夏季。由“五一”小长假开启的比利时旅游黄金期,吸引着中国游客不断向这里涌来。

 

来自湖北武汉的张亦侬是个“95后”女孩,这个“五一”小长假她和好友相约去比利时自由行。她说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古典韵味十足的建筑,还有布鲁塞尔街头随处可见的漫画、彩色窗户在阳光下折射出的五彩斑斓、地铁站里风格各异的墙面设计,以及热情好客的民宿主人。

 

“我们的房东是个小伙子,这是他第一次接待中国游客,他常常担心自己凌晨回家会打扰到我们,但其实每次他回来,我们都听不到任何声响。我们出门早,他回家晚,简直是‘不得拜的兄弟’。”张亦侬笑着说,“退租那天,我们想将行李多寄放一两个小时,房东说随时来取都可以。离别的时候,他还想开车送我们,并提出下次我们再去住,就亲自下厨给我们做饭。”张亦侬告诉《环球》杂志记者,让她们感到愉快的除了比利时的风土,更有人情。

 

此外,无论是在机场候机厅,还是在比利时地铁站,张亦侬常常遇到中国人,他们彼此寒暄、相互提醒对方别坐过站。

 

虽然相比法国来说,来比利时的中国游客并不算多,但未来可期。全球自驾游租车平台租租车的市场负责人张晓珑介绍,“五一”期间,欧洲全境旅游目的地的实际取车量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18.4%,与清明节假期相比增长91%。欧洲旅游热度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签证便利度显著提升、国际直航航班加速恢复、部分国家物价相对较低等。

 

“今年夏天,在欧洲杯、巴黎奥运会和薰衣草花季的吸引下,欧洲自驾游有望迎来大波客流,体育赛事也将带动比利时等国家订单上涨。”张晓珑如此预测。

 

揣上护照,说走就走游中国

 

随着中国对比利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越来越多的比利时民众选择赴华旅游。外交部在今年3月发布新的免签政策:北京时间2024年3月14日至11月30日期间,持比利时普通护照人员赴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

 

免签政策极大简化了游客旅行流程,降低了来华门槛,提高了旅游便利性,吸引更多比利时游客来华感受中国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消息公布当天,比利时外交大臣拉比卜通过社交媒体发文强调,中方对比利时试行免签政策是利好消息,比利时赴华经商人员将会受益,从而“间接帮助比利时扩大对华出口”。

 

布鲁塞尔机场3月15便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公告称,“此次中国对比利时等多国免签试行政策的实施,将为更多比利时旅客赴华旅游、探亲访友、商务活动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径。”

 

海南航空布鲁塞尔办事处总经理李蒙表示,这一政策极大刺激了国际民航市场和入境旅游。在近一个月来的赴华航班上,外籍旅客的占比已达到五成,且有逐步递增的趋势。客源包括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免签国家。“除自由行旅游、短期商旅的旅客外,我们的航班还被不少外籍旅游团预订,他们的目的地包括西安、北京、上海、桂林等旅游城市。”

 

他表示:“目前布鲁塞尔直飞北京、深圳一周10班,由海南航空运营。6月18日起,我们将开通布鲁塞尔直飞上海的航班,更好地架起空中桥梁,助力中欧交流。”

 

今年4月,由比利时西法兰德斯应用技术大学(HOWEST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30名大学生组成的“走进中国”游学团跨过广阔的亚欧大陆,落地中国首都北京,成为中国对比利时公民实施免签入境政策后的首批探路者之一。

 

其实,在免签政策开始前,他们就已着手准备前往中国的行程。就在准备签证材料的过程中,他们获知此次免签政策,这令他们备感振奋。

 

游学团成员何丽娜(Angelina Van Hees)说,准备签证材料是一项比较费时费力的任务。比如,她曾一度因提交的照片不符合要求而苦恼。“现在好了,拿着护照就可以去中国游玩了。”

 

得知最新实施的免签政策后,比利时拂晓旅行社也立刻开始策划赴华旅游行程。第一批旅游团不久前结束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国之旅,在北京感受悠久历史、品尝特色美食,在广西探访美丽山川、体验民族风情。旅行团成员戴庐可(Lucas Deckers)表示,在比利时人眼中,去旅游需要签证是个较高的门槛。欧洲人早已习惯在欧盟境内随意穿梭,所以许多人一听到签证就产生抵触心理。此次免签政策将大大提高比利时人赴华旅游的意愿。

 

不久前刚从中国旅游归来的比利时游客郎菲(Febe Delanghe)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可能的话,我真心希望免签期限可以更长,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去中国游览观光。”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月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公布:中国领导人访法期间宣布,将对包括比利时在内的12国公民短期来华的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底。

 

来华支付选择多

 

比利时汉学家冯浩烈是“走进中国”游学团的带教老师,他曾多次前往中国,而这次赴华旅游让他深感中国的迅猛发展和飞速变化。“中国的支付方式发展很快。和之前来中国有所不同,这次我们有了更多支付选择,可以用支付宝和微信等App绑定外卡进行支付。”

 

长期以来,中外支付习惯存在显著差异。在比利时,人们习惯使用银行卡或现金。而中国的移动支付蓬勃发展,“扫码支付”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受支付差异影响,过去外籍来华人员在华支付会遇到一些不便。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聚焦提高支付便利性和包容性。政策暖风频吹之下,各大银行、支付机构频频出招,拓展支付方式,努力“扫清”外籍来华人员支付障碍。国际游客在中国的支付服务选择变多了。

 

“走进中国”游学团抓住这次机会,两周时间里体验了中国多样化的支付方式。作为一个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比利时大学生,25岁的奥利维尔(Olivier Appeltans)是“走进中国”游学团的其中一员。在中国期间,微信和支付宝成了他的主要支付方式。在餐馆用餐,奥利维尔发现完全不用排队点单,使用支付宝便可查看菜单、扫码点餐并付款。

 

此外,移动支付还在细节服务方面不断优化。比如支付宝提供了多语种翻译服务,无论是打车还是点餐,语言不通不再是阻碍,翻译服务可帮助国际游客轻松完成支付流程。

 

中国类型多样的支付形态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选择。游学团还尝试了现金支付,在中国取现金同样方便。取款机提供英语翻译,并有工作人员在一旁提供流利的英语服务,整个取款过程很顺畅。

 

结束行程后,游学团表示,中国的移动支付虽然仍存在不同国家支付系统的兼容性问题,但进一步完善优化后一定会为国际游客提供更好的支付体验。

 

中国与想象大不同

 

“你去过中国吗,这次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去中国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面对这些问题,拂晓旅行社旅行团和“走进中国”游学团的学生们不约而同给出了相似的答案。他们纷纷表示,自己亲眼所见的中国与西方国家媒体上的中国不太一样,并且对这种巨大反差和中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和进步感到无比惊讶。

 

这首先来自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

 

奥利维尔谈及自己去中国游学的初衷时向《环球》杂志记者表示:“国际上对中国有着不同的声音,我想亲眼看看中国真正的样子。”此次游学期间,他时常被中国的科技发展所震撼,“中国在很多领域的科技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甚至领先欧洲。”

 

他详细描述起第一次看到小米手机、智能门铃门锁等各种科技产品时的经历和感受。“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杭州酒店的智能机器人,它十分有趣,可以按照指令把物品准确地送至设定好的目的地,甚至可以自己上电梯把顾客点的外卖送到房间门口。这是我之前从未在其他国家见到过的,能亲眼见证感觉十分新鲜有趣。”

 

无处不在的高楼大厦,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给拂晓旅行社旅行团的成员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国家,值得更多外国游客前去观光与探索。

 

中国的空气质量和环境状态,也令来华的比利时团队感到一种认知偏差。郎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比利时乃至欧洲其他国家,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污染严重,天空是灰蒙蒙的。但亲身前往后才发现实际并不如此。中国有很多树,即便像北京、杭州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绿化也都很好,给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受。”此外,她提及很多欧洲人认为中国空气污染严重,人们出门必须佩戴口罩,但实际情况是,人们可以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空气质量也比预想中好得多。

 

来华旅行期间,这些比利时游客还真切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奥利维尔说:“没来中国前听一些欧洲人说中国人严肃古板,来了才发现中国人其实都很热情友善,会为你提供很多帮助。在旅游时我认识了很多中国人,结识了一些中国朋友,我们一起合影,加了微信,到现在都还有联系。”何丽娜则用Friendly(友善的)作为关键词来概括本次中国行。“在中国,人们往往不会吝啬对你的赞美,而这种发自内心的夸奖,会让我们外国人感到非常自信。在中国我每说一句中文,都能获得中国人的兴奋回应与热情反馈,这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

 

今年以来,以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外国游客持续大幅增加,中国在欧洲市场掀起了一波“旅游热潮”。这不仅缘于中国出台的免签政策和便捷的支付方式,更多还是因为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外国游客前来,亲身见证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资讯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评论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编辑原创

浪漫马来,造就梦幻蜜月
来浪漫的马来西亚 享受浪漫蜜月时光
专访 | 帝国大厦观景台总裁:“我们的友...
帝国大厦,以其超过92年的品牌历史,已经牢牢成为“纽约市的代名词”。因此,来...
    关注我们+

精选最有价值要闻,每周定期发送。预览最新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