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文旅 > 正文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10月1日实施

2022-07-26 12:07:42  |   来源:北京商报

摘要: 目前,北京中轴线已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7月25日,北京市人大消息,《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10月1日起实行。《条例》围绕保护中轴线的突出普遍价值,维护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提出了一系列“全方位”保护要求和保护措施。目前,北京中轴线已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条例》的颁布实施不仅将为申遗提供支撑,还将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进一步引导文物活化利用,推动周边人民环境改善,带动业态提升。

 

“全方位”保护

 

《条例》提出,北京中轴线保护应当坚持统一规划、统筹管理、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应注重保护与展示各历史时期,严格遵照居中对称格局形成的历史遗存与城市发展印迹,保持北京中轴线各区段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中轴线历经元明清及近现代七个多世纪风云变幻,保存延续至今十分不易。”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副主任姜俊梅介绍说,《条例》围绕保护中轴线的突出普遍价值,维护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提出了一系列保护要求和保护措施。“包括编制保护管理规划、划分遗产区和缓冲区,针对各类保护对象提出具体保护要求,并从资源调查和保护监测、考古勘探、工程建设、腾退改造、应急保障等方面规定了全方位的保护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条例》特别指出,要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促进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和公众参与,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促进遗产保护共治、成果共享。

 

“《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法治保障,有利于切实保护北京中轴线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凌明表示。

 

“助攻”申遗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场7.8公里,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集中展现了十三世纪至今,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杰出才能。

 

目前,北京中轴线已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北京商报记者从《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2021版)第97条看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所有遗产必须有长期、充分的立法、规范、机构和/或传统的保护及管理,以确保遗产得到保护”。国家文物局制定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第19条,也明确要求颁布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专项法规和规章。

 

“北京中轴线已由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等相关要求,《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的标志性成果,也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基本要求和必要环节,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提供有力支撑。”凌明表示,“我们将抓住条例出台的有利契机,加快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落地。”

 

改善人居环境

 

世界遗产的保护是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结合在一起的。近年来,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为发力点,推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据介绍,北京市通过建筑降层、申请式退租、文物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中轴线的历史风貌,提升中轴线景观视廊,在重视老城街巷肌理保护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以2021年启动实施的钟鼓楼地区申请式退租项目为例,涉及到东、西城两个区,不仅优化提升了国家级重点文物周边的环境和风貌,还累计改善了374户居民的居住条件。

 

“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推进万宁桥修缮和环境整治以及地外大街环境整治、正阳门箭楼南望景观视廊整治等项目,在进一步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内在要求的同时,也是对提升市民人居环境、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相关诉求的很好回应。”凌明表示。

 

带动业态提升

 

如何让中轴线活起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北京中轴线作为一个由一系列建筑群、城市空间环境构成的遗产,也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空间,可以承载与其价值表达相适应的各种文化活动。”凌明表示,将以环境整治带动业态提升,促进文物活化利用。

 

“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只有深入梳理、挖掘中轴线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内涵,加强文化展示、促进合理利用才能保持中轴线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发挥传承文化、启迪思想、推动发展的作用。”姜俊梅则如此回答,“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针对不同主体规定了多种传承利用措施。例如,鼓励保护区域内的居民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公众体验,促进中轴线保护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强对保护区域内的业态引导等。”

 

据凌明介绍,未来,北京市相关部门还将进一步加强研究,利用完成修缮的钟鼓楼、正阳门、永定门以及腾退后的先农坛等文物保护单位及中轴线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改善周边环境,引导文物活化利用,保护营造历史街区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记忆,让文化家园更加美丽。



您可能感兴趣的相关资讯
  评论列表
已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评论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编辑原创

浪漫马来,造就梦幻蜜月
来浪漫的马来西亚 享受浪漫蜜月时光
专访 | 帝国大厦观景台总裁:“我们的友...
帝国大厦,以其超过92年的品牌历史,已经牢牢成为“纽约市的代名词”。因此,来...
    关注我们+

精选最有价值要闻,每周定期发送。预览最新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