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9 | 来源:本站原创
内蒙古阿尔山市2020年冬季旅游推介会在北京市内蒙古大厦举行。
2025-02-25 | 来源:本站原创
2020-01-19 | 来源:新华社
中缅双方2020年确定为“中缅文化旅游年”,共同办好两国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加强教育、文化、旅游、宗教、媒体等社会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与友谊。
2020-01-17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根据《中国定制旅行发展报告(2019)》,2017年国内线上线下定制旅行总额为865亿元,2018年这个数字突破了1000亿元。相较于以前“包价”式旅游,供应端定制游的兴起,背后是需求端旅游多元化所催生。
2020-01-17 | 来源:马蜂窝
红色旅游、乡村游、文化消费上涨等成为2019文旅发展的关键词。
2020-01-17 | 来源:新华网
从2019年起,中国森林旅游节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文化和旅游部、举办地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打造,中国森林旅游节已经成为搭建平台、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一个大载体。
2020-01-16 | 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与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0年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公告。
2020-01-16 | 来源:新华网
在一年的时间里,双方将合作推出贯穿全年、形式多样的上百项精彩活动,涵盖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化遗产、旅游、创意设计等多个领域。
2020-01-08 | 来源:北京日报
导则提出,景区景点中的文物建筑,应尽最大限度向公众全面开放,可根据文物建筑特点和开放需要,采取日游和夜间游览等分时段开放方式,提升游客观光体验。
2020-01-03 |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国已建成且正在经营的337座主题公园中,在2018年暑期盈利的占53%,盈亏平衡的占22%,亏损的占25%。
2019-12-31 | 来源:新华网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塔、珠江红船夜游、广州陈家祠等10个知名文旅目的地入选首批“打卡点”。
2019-12-30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围绕着世界遗产理念的逐步社会化,随着遗产传播和价值阐释不断缔造出“金字招牌”,世界遗产在中国已经成为聚集各方资源与力量、产生社会动能的一种新型文化生产方式。
精选最有价值要闻,每周定期发送。预览最新要闻 »
中缅联合声明:将2020年确定为“中缅文化旅游年”
2020-01-19 | 来源:新华社
中缅双方2020年确定为“中缅文化旅游年”,共同办好两国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加强教育、文化、旅游、宗教、媒体等社会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与友谊。
关注 | 千亿定制游新蓝海:消费端需求多元化 供应端效率待提升
2020-01-17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根据《中国定制旅行发展报告(2019)》,2017年国内线上线下定制旅行总额为865亿元,2018年这个数字突破了1000亿元。相较于以前“包价”式旅游,供应端定制游的兴起,背后是需求端旅游多元化所催生。
报告 |《诗和远方:文旅融合发展报告2019》:文化体验促进消费升级
2020-01-17 | 来源:马蜂窝
红色旅游、乡村游、文化消费上涨等成为2019文旅发展的关键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9年“中国森林旅游十件大事”公布
2020-01-17 | 来源:新华网
从2019年起,中国森林旅游节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文化和旅游部、举办地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打造,中国森林旅游节已经成为搭建平台、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一个大载体。
两部门发布“2020年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2020-01-16 | 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与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0年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公告。
2020“中意文化和旅游年” 近百项精彩活动贯穿全年
2020-01-16 | 来源:新华网
在一年的时间里,双方将合作推出贯穿全年、形式多样的上百项精彩活动,涵盖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化遗产、旅游、创意设计等多个领域。
国家文物局:鼓励古建对公众开放
2020-01-08 | 来源:北京日报
导则提出,景区景点中的文物建筑,应尽最大限度向公众全面开放,可根据文物建筑特点和开放需要,采取日游和夜间游览等分时段开放方式,提升游客观光体验。
各路资本“抢滩”文旅小镇,八成影视旅游基地亏损
2020-01-03 |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国已建成且正在经营的337座主题公园中,在2018年暑期盈利的占53%,盈亏平衡的占22%,亏损的占25%。
广东推出“文旅护照” 以“打卡”促文旅消费升级
2019-12-31 | 来源:新华网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塔、珠江红船夜游、广州陈家祠等10个知名文旅目的地入选首批“打卡点”。
处于"蓄能"与"转折"的节点 2019年中国世界遗产成果丰硕
2019-12-30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围绕着世界遗产理念的逐步社会化,随着遗产传播和价值阐释不断缔造出“金字招牌”,世界遗产在中国已经成为聚集各方资源与力量、产生社会动能的一种新型文化生产方式。